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7.1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眉開眼笑,笑逐顏開,喜形於色,喜笑顏開反義:咬牙切齒,悲不自勝,愁眉苦臉,滿面愁容辨似: 「笑容可掬」及「喜形於色」都有喜悅表現在臉上的意思。 「笑容可掬」側重於強調外表上的喜悅,並不一定有可喜之事,可用在交際或職業場合;「喜形於色」側重於強調發自於內心,並且無法抑止的表現出喜悅,用在有可喜之事發生時。 笑容可掬 喜形於色 辨似例句 ○ ㄨ 售貨小姐~地走過來,親切地為我們服務。 ㄨ ○ 一知道加薪有望,大夥不免~。
誠惶誠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古代臣子給君王奏章中表示惶恐不安的用語,今形容小心謹慎,以致於害怕不安的樣子。多用於下對上的場合。[例]經理今天要我上臺作業務簡報,我內心實在誠惶誠恐。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詩經.邶風》中,首章是:「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原詩是刻畫一位待嫁女子決意出嫁的心情。但這當然不是孫叔豹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只是借以表示,無論水深水淺,一定要渡過河去。這種「賦詩斷章」的方式,在《左傳》中屢見不鮮,所以盧蒲癸才會有「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的...
體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在形象。[例]他在公共場合中,言語粗俗,舉止粗魯,實在有失體面。
粉墨登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妝登臺演戲。語本明.張岱〈祭義伶文〉。今亦用「粉墨登場」指在某一場合擔任某一腳色。
目錄1 自我肯定訓練之意涵2 自我肯定訓練之目標3 自我肯定訓練之適合對象4 自我肯定訓練之內容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自我肯定訓練之意涵自我肯定訓練是社會技巧訓練的一種形式,功能為教導個案在不同社會情境之下都能肯定自我,降低焦慮,進而增加社交技巧。缺乏自我肯定容易使人感到在家庭、工作場合、學校中的人際互動困難。自我肯定訓練的基本假設是每個人都有表達自我的權利。 自我肯定訓練之目標1. 提升自我的行為資料庫:當人們有更多的行為選擇時,他們能在特定的情況下,從資料庫中選擇要表現何種行為,決定是否要做自我肯定。個案能夠用新的...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天花亂墜,巧言如簧,甜言蜜語反義:由衷之言,肺腑之言,逆耳忠言辨似: 「花言巧語」及「甜言蜜語」都指動聽的話。 「花言巧語」具虛偽義,適用對象較廣;「甜言蜜語」較中性,多用於描述愛情的場合。 花言巧語 甜言蜜語 辨似例句 ㄨ ○ 她就這樣被他的~說動了,終於點頭答應了婚事。 ○ ㄨ 金光黨利用人性貪的弱點,~騙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雅是《詩經》中的第161到第234篇詩歌的章目總稱,共71首。《小雅》多為朝廷公卿大夫等在較私人場合的作品。 </caption> 章次 章名 注釋 所含目次 01 鹿鳴之什 161-170 02 白華之什 170-175 03 彤弓之什 175-185 04 祈父之什 185-195 05 小旻之什 195-205 06 北山之什 205-215 07 桑扈之什 215-225 08 都人士之什 ...
木桶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緻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木桶”不僅可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徵某一個員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徵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木桶原理分析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短的那塊“板”其實也就是漏洞的同義詞,必須立即想辦法補上。  如果把企業的管理水準比做三長兩短的一隻木桶,而把企業的生產率或者經營業績比做桶裏裝的水,那影響這家企業的生產率或績效水準高低的...
捭闔縱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捭闔,開合。縱橫,合縱、連橫的合稱,戰國時代策士游說的策略。捭闔縱橫指利用言語或其他手段去打動、分化、拉攏對方的情形。多用於政治和外交場合上。元.胡祗遹〈木蘭花慢.話興亡千古〉詞:「看捭闔縱橫,東強西弱,一轉危機。」也作「縱橫捭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