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6.99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衣不蔽體,納履踵決,踵決肘見,短褐穿結,鶉衣百結,左支右絀,青黃不接,顧此失彼反義:衣冠楚楚,綽有餘裕,綽綽有餘辨似: 形音辨誤 同 「捉襟見肘」及「顧此失彼」都有處於困境、窮於應付的意思。異 「捉襟見肘」側重於短缺、不敷使用,常用在金錢的表述上;「顧此失彼」側重於無法照顧周全。 捉襟見肘 顧此失彼 辨似例句 ○ ㄨ 如果能量入為出,自然可避免每到月底就左支右絀、~。 ㄨ ○ 王先生要上班,要帶孩子,又要照顧住院養病的太太,經常手忙腳亂,~。
爾虞我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到了交換孩子來充飢,拿死人骨頭當柴火來煮飯的地步了,儘管如此,我們寧願戰死,也絕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國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國對於楚國將會唯命是聽。」子反聽了也很驚恐,只好和宋國簽訂盟約,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國和楚國因此講和,並以華元為人質,盟約中明白地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不必對我猜忌。」說明兩國必須以誠信相待。後來「爾虞我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典源中的「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用的是倒裝句,它的語意其實是「我無詐爾,爾無虞我」,後來用其反意,而成為「爾虞我詐」這句成語。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只要自我鞭策,從自己身上下功夫,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處。亦用來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出現「鞭辟入裡」的書證如清.盛宣懷〈致張香帥函〉:「此時祗有責成朱道鞭辟入裡,實事求是,勿徇情面,勿托空言,或可望有起色。」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即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社會必能更加和諧安寧。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東晉。當時,謝玄被晉武帝封為建武將軍,奉命領兵平亂。謝玄知道苻堅的實力雄厚,正處在優勢的地位,晉軍如果和他們正面作戰,一定會吃大虧的。經過幾次的策畫,謝玄決定採用突擊偷襲的戰術。他趁著苻堅沒有防備的時候,親自率領八千多名的精兵,涉水渡河去偷襲;而苻堅還以為東晉懼怕,不敢前來。當謝玄的軍隊像飛將軍一般,從天而降,抵達苻堅的陣地的時候,苻堅的精兵嚇呆了,不知如何是好,紛紛逃命。謝玄便就趁著苻堅軍心散亂的時候,奮勇進攻,使得苻堅的軍隊亂成一團,稍有風吹草動,風嘯或鶴鳴的聲音,都以為是來襲的兵馬。就這樣,百萬雄師,被謝玄的八千...
刻舟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楚國有人渡江時,劍掉到水裡,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可是船已經走動了,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這樣找劍,不是很奇怪嗎?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刻舟求劍」,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
濫竽充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宣王去世兒子泯王繼位,但他不喜歡聽合奏,他喜歡聽獨奏。於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個個輪流吹給他聽,如果要南郭先生在君王面前獨奏,肯定會露出馬腳,所以在他就逃之夭夭了。 相似詞備位充數、魚目混珠 相反詞名副其實、貨真價實 例句這個公司濫竽充數的人太多了,所以營運狀況一直無法好轉。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