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中所蓄養的歌。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一六.香奩豔語》:「蘇子瞻貶惠州,家都散去,獨朝雲依依嶺外。」《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或假作家,或偽稱侍兒,遣人慇慇懃懃的送來。」也作「家伎」、「家樂」。
(藝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日本藝乃「藝」與「」的結合,具有藝術氣息和教養,需掌握唱歌、跳舞、演奏器樂以及談吐等技巧,是生活和戲劇的合一,日本美學意識的傳達者。根據研究考證,日語中「藝」一詞是十八世紀下半葉才出現,換言之,藝作為一種依照嚴格審美規則風格化的產物,並沒有很長的歷史,但「藝」與「」的結合卻淵遠流長。在十世紀和十一世紀的平安時代,女是深受貴族喜愛的娛樂夥伴,除了必須掌握明顯用於性愛的技巧外,還被訓練學習許多古典藝術技能,以便為政治階級服務。在十一和十二世紀一些史書中提到的這類女,其作用無疑和以後的「藝」完全一致。十六世紀日本軍事統治者,命令將賣淫活動控制在特別區域內,從而標記了一種獨特的性...
馮瑋著《日本的智慧:大和民族的樂章》民國八十五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教授伎樂為業的人。清.吳偉業〈圓圓曲〉:「教曲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藝出眾的女伶。《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這個佳人,名冠天下,乃是東京角,姓李。」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小字興奴,好生聰明,尤善琵琶,是這京師出名的角。」
阿國歌舞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為日本早期歌舞伎之一種;於中世紀末近代初(天正八年,即1580年左右),由出雲大社的女巫阿國組織的少女舞團,用中世紀末流行之女歌舞伎之「念佛舞踊」形態,透過少女舞團展演。他們起自京都而流行全國,甚為大眾喜歡。故許多舞團模仿其形態到鄉下各地演出,甚至在賣笑地方、京都一些遊女屋皆有此類型舞踊演出。阿國歌舞伎(Okuni Kabuki)因此開始被稱為遊女歌舞伎〔見Yujo Kabuki〕。其組團是由男女混合組成,其中男性稱為「和尚」,周邊配合約十多人之遊女群。演出內容特徵有:一、由民俗舞蹈中摘取之《念佛舞踊》或《雅兒踊》。二、以狂言(Kyougen)形式,由男性做滑稽的較快舞蹈。三、帶色...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一卷》1960、戶板康二編《歌舞伎鑑賞入門》1959、下中弘編《歌舞伎事典》1983、松村明編《大辭林》198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府所設的娼。唐.杜牧〈春末題池州弄水亭〉詩:「嘉賓能嘯詠,官巧妝梳。」《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還有那十六樓官,新妝袨服,招接四方遊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俗稱女為「弟子」,故稱為「弟」。《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那幾個員外,隔夜點了弟,一家帶著一個尋常間來往說得著行首。」
姆出卑;波斯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斯的舞者兼高級女。當人老珠黃不能再表演時,她會訓練年輕的女孩們跳舞,以及「拋媚眼、討好客人、表現親切、吟誦美麗的詩詞,在談話中充滿諺語、奉承害羞的男人,對大膽的男人更大膽,葬身夜晚而黎明綻放愛情花朵等等技巧」,在表演中,年長的「姆出卑」會伴隨舞者歌唱。
《Serpent of the Ni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娼。《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婢乃預往,偽作流。」清.徐珂《清稗類鈔.娼類.上海之》:「至光緒中葉之旅館,雖有流寄居營業,客可前往,然非居停主人所蓄之錢樹子也。」
舞子;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日本京都的藝學徒稱舞子。女孩五歲左右,由雙親與藝屋的老板娘簽訂契約,開始接受未來欲成為藝在藝術和禮儀方面應有的訓練,課程首重跳舞、歌唱和彈奏三味線(三弦琴)。傳統上所穿的和服顏色鮮豔,袖子寬到可觸及地面,並繫著織錦寬腰帶;漆色木屐綴有小鈴,頭髻上有小裝飾品和絲繐。「舞子」被餐館雇用去跳舞,由較年長的藝擔任樂師,亦兼端盤子、陪酒以及伺候客人,所賺的錢要交給老板娘。到了十六、十七歲時成為「一本」(ippon,已可獨立的藝),髮式及服裝都要改變。在東京,則將這些小女孩稱為「半玉」(hangyoku,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