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7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戲弄。宋.蘇軾〈古意〉詩:「兒童鞭笞學官府,翁憐兒痴旁笑侮。」
抱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後來「抱殘守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朱彝尊〈屠東蒙詩集序〉:「東蒙少補學官弟子,兵後棄去,躬耕於郊野,自食其力,口不言貧。」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宋史・王安石傳》:“(安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目錄1 成書2 體裁3 評價4 參考文獻5 資料來源 成書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又稱...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意也。’”,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左傳》在西漢時期已有流傳,王莽本人即好《左傳》,並立於學官《漢書•儒林傳》:“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為蕩陰令,授清河張禹長子。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史,數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說。後望之為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征禹待詔,未及問,會疾死。授尹更始,更始傳子鹹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傳》授王莽,至將軍。”,著名的...
教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宋、元以後府、州、縣學的學官,掌學校課試等職。後亦用為對教書先生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五年之後,選了衢州教授。」
南箕北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箕星與北斗星。語本《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魏書.卷六六.李崇傳》:「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
後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後進之人。《後漢書.卷六四.盧植傳》:「宜置博士,為立學官,以助後來,以廣聖意。」
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經學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書。《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