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4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征。千載不作,淵源誰澂。”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年),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共和三十有七年(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數也。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8%B1%E6%85%8E
抱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脫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成原稿。《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傳三.朱熹傳》:「又有儀禮經傳通解未脫稿,亦在學官。」
嚴聲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注解〕 (1) 典:掌管、治理。 (2) 倉卒:指「急促匆忙」的情況。 (3) 遽色:神色張皇。〔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華嶠《後漢書.卷一.劉寬》(據《北堂書鈔.卷七四.設官部二六.太守》引)
兩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兼屬於兩個團體或跨越兩種不同性質行業的人。如:「他既是政府官員,又是著名的學者,可算是學官兩棲,表現不凡。」
疾言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注解〕 (1) 典:掌管、治理。 (2) 倉卒:指「急促匆忙」的情況。 (3) 遽色:神色張皇。〔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華嶠《後漢書.卷一.劉寬》(據《北堂書鈔.卷七四.設官部二六.太守》引)
書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本百篇,亡於秦火,其後有今文、古文二種。今文尚書係漢初伏生口授于鼂錯,凡二十九篇;古文尚書係漢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簡尚書,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漢孔安國曾獻古文尚書於武帝,而未得立於學官,後遂亡失;至東晉時,梅賾所獻之古文尚書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來即疑其偽,然自孔穎達作五經正義,即用梅本,至今仍為一般所誦習。也稱為「尚書」。
兔絲燕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絲、燕麥,皆植物名。兔絲有絲之名而不可織;燕麥有麥之名而不可食。「兔絲燕麥」比喻有名無實。《魏書.卷六六.列傳.李崇》:「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
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舊時講授經義的官吏。《漢書.卷一二.平帝紀》:「立官稷及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
保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