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家產全數留給了李銀匠夫婦,自己則前往道觀出家去了。後來包拯為民除害,智斬了魯齋郎,李銀匠和張珪也得以發洩心裡的憤恨。包拯因此勸張珪還俗,重振家業,但是張珪卻已心如死灰,說明自己自從出家後,就再也沒想過要重回塵世的生活,儘管包拯隨口說出,瑣碎囉嗦地說了一番,也都無法說動他的心,堅決不肯還俗。後來「信口開合」演變成「信口開河」,合、河音同,「開河」大概指話如河水般洩出。所以可用來比喻隨口亂說。「信口開河」較早的書證出自於《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一折》:「似我山間林下的野人,無榮無辱,任樂任喜,端的是信口開河,隨心放蕩,不受拘束。」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教學相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責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得重病卒於城父。在位共二十七年,諡昭。 (6) 大夫:職官名。多係擔任中央要職和顧問。 (7)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的花邊。《戰國策.齊策四》:「下宮糅羅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為緣。」《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常衣大練,裙不加緣。」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於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擾亂漁陽邊境,郭伋整軍待戰,以致於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於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部,物資貧乏,加上被鮮卑攻擊,兵困馬...
雞鳴狗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得門下食客雞鳴狗盜的技能協助,得以脫難。典出《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後用「雞鳴狗盜」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亦用於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九死一生,危如累卵,岌岌可危,間不容髮反義:安如泰山,安如磐石辨似: 「千鈞一髮」及「危如累卵」都有危險的意思。 「千鈞一髮」側重於眼前緊迫危急;「危如累卵」側重於形勢危險。 千鈞一髮 危如累卵 辨似例句 ○ ㄨ 就在歹徒掏出槍來的~之際,警察及時將他制服,危機才得以解除。 ㄨ ○ 今天形勢~,如果大家團結一心,還有一線生機。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6>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7>人窮也,惡8>得以自暇逸乎哉? 〔注解〕 (1) 爭臣:能直言規勸國君過錯的臣子。 (2) 禹:姓姒氏,號禹,夏代開國的君主。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 (3) 孔席不暇暖:孔子總是席子都還沒坐暖,就起身去忙別的事。暇,空閒。見「席不暇暖」。 (4) 墨突不得黔:墨子在新住所的煙囪都還沒被燻黑前,就離開到別的地方去繼續工作。突,煙囪。黔,黑。見「墨突不黔」。 (5) 安佚:安逸。佚,放縱的,通「逸」。 (6) 陽子:陽城(西元736∼8...
愛莫能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莫能助」原作「愛莫助之」。春秋時,周宣王是個知人善任的君王,使得原本衰落的周室得以中興。而仲山甫就是一位賢德有能的大臣,受到宣王的重用,〈詩經〉裡有一篇題為〈烝民〉的詩,就是一位叫尹吉甫的大臣,贊頌仲山甫的賢能。詩裡說他有良好的品德,堅強的意志,日夜不停地工作,全心全意輔佐君王,做好每一件事。有句話說:「德行輕如毛,但很少人能舉得起來。」左思右想,天底下也只有仲山甫一人可以辦得到,別人無法幫助他。後來「愛莫能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內心雖然同情,想要幫助卻無能為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