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如:「他倆為了這個標案,爾虞我詐,鬥來鬥去,最後被別人得標,這就是鷸蚌相爭的結果。」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計較錙銖注音︰ㄐ|ˋ ㄐ|ㄠˋ ㄗ ㄓㄨ漢語拼音︰jì jiào zī zhū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源) 02.清.郟談〈賣花船〉詩:「遊船妓館尤得利,略無計較錙銖意。」 參考詞語︰銖銖校量注音︰ㄓㄨ ㄓㄨ ㄐ|ㄠˋ ㄌ|ㄤˋ漢語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校量,而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1> 桓宣武2>北征,袁虎3>時從,被責免官。會須4>露布文5>,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6>,俄7>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歎其才。袁虎云:「當令齒舌閒得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志》。 (2) 桓宣武:桓溫(西元312∼373),字元子,東晉龍亢(今安徽省壤遠縣西北)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廢帝,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未果而卒。諡宣武侯。 (3) 袁虎:袁宏(西元328∼3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
躍躍欲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躍躍」一詞,較早見於晉.夏侯湛〈獵兔賦〉:「擢輕足之煢煢,振遊形之躍躍。」是形容心動不定的樣子。在唐.韓愈〈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中,有「夫得利則躍躍以喜」一句,則是形容喜悅的樣子。引申人心中急切,想要動手一試的意思。如所引典源宋.穆修〈送李秀才歸泉南序〉,便是作者敘述少年之時,去參加主司的考試,因為是初生之犢,絲毫沒有畏懼,反而自恃才能,極想在考官面前一展所學。文中用「躍躍」來形容心中急切一試。後來「躍躍欲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心動技癢,急切的想嘗試一下。另在《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則是說明,君子如果教人射箭,絕不一箭中的;而是張弓搭箭,對正目標,先做...
華而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覺得他說的話內容虛浮而不切實際,言過其實,容易觸犯別人,招致怨恨。眾人都怨恨他,我怕跟隨他還沒獲得利益就先遭到災難,所以離開他。」後來「華而不實」被用來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此外,在《國語.晉語四》中,可以看到「華而不實,恥也」這句話。事情發生在春秋時,秦穆公設宴款待晉公子重耳,在宴會結束後對臣子們所說的話。秦穆公認為,一個人徒具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實際內容,是可恥的。在這裡「華而不實」,同樣有虛浮而不切實際的意思。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貴族們就有怨言。由此可見,這些人之所以讒謗晏子,並非因為晏子治理不好,而是因為晏子的改革,讓他們既得利益受損,所以才說壞話攻擊他。晏子又請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馬到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鄭廷玉.楚昭公一折︰「教場中點就四十萬雄兵,……,管取馬到成功,奏凱回來也。」 2.釋義 戰馬所至,立即成功。 3.用法 比喻或祝賀迅速取勝,也形容事情一開始就獲得成功。 4.義近.義反 義近 旗開得勝、出手得盧、手到擒來 義反 出師得利、一敗塗地、一觸即潰 5.例句 這件事交給他去做,一定馬到成功,凱旋歸來。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全句指在帳幕中謀劃策略,掌控千里之外的作戰形勢,並取得勝利戰果。《三國演義》第三九回:「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令。」
利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處。《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列傳.衛颯》:「勸令養蠶織屨,民得利益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上:「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
比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官府對差役未能於限期內完成差事,加以杖責。參見「比卯」條。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稟爺,這兩個名下,欺侵窩脫銀一百多兩,帶累小的們比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恆言.卷十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較,強得利無可奈何,只得將田產變價上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