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71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花團錦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團錦簇」原作「簇錦攢花」。「簇」和「攢」都有聚合的意思。唐代詩人施肩吾〈少婦游春詞〉,描寫的是少婦在春天出外踏青時見到的情景,其中「簇錦攢花鬥勝遊」一句意思是:花朵錦繡聚集在一起比較高下,呈現出色彩繽紛華麗的景象。後來「花團錦簇」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五彩繽紛、繁華美麗的樣子。另外在《景德傳燈錄.卷一七.洪州雲居道膺禪師》中,也可見到「攢花簇錦」這樣的詞形,意思同樣是形容花朵錦繡聚集在一起,豔麗華美的景象。出現「花團錦簇」的書證如《西遊記》第九四回:「只見那三宮皇后,六院嬪妃,引領著公主,都在昭陽宮談笑。真個是花團錦簇!」在這裡「花團錦簇」是形容人的衣飾華美之外,亦可用來形容...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8 來源 釋義悲痛之後再回憶起當時悲情的情景。 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用法形容猶有餘痛,含有吸取教訓,警惕未來之意。 例句冰心往事二:[痛定思痛,我覺悟了,為何千萬年來,傷了無數的客心。] 同義懲前毖後、痛改前非 反義執迷不悟 辨析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之後,十分的妒忌,就處處陷害他。范睢不得已,只得逃往秦國,後來竟做到秦國的宰相,他想起從前被陷害的情景,就極力的主張伐魏。魏王派出須賈出使秦國,希望能在宰相的面前緩和局勢。范睢故意打扮成傭人的模樣,替須賈駕車;到了相府的門前,假裝進去通報,就不出來了。須賈覺得奇怪,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傭人竟然是宰相,嚇得爬進去見范睢,叩頭就說﹕【我沒料到你能經營到這樣高的地位,以後,我不敢再參與各國間的事了。至於我的生和死,也掌握在你的手中!】後人根據這個故事須賈所說的話引申成【平步青雲】這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平民做了大官,或者是小...
再接再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年輕力強時不奮發向上,年紀大了便後悔莫及。《樂府詩集.卷三○.相和歌辭五.古辭.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黃繡球》第二六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這些秀才們情景。」
青梅竹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梅,指青的梅子,女孩拿著玩弄;竹馬,指男孩當馬騎的竹竿。青梅竹馬形容小兒女們天真無邪的結伴嬉戲的情景,引申指男女之間幼年時的親密情誼。語本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例]他們倆自幼青梅竹馬,感情非常好。
醉翁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實我意不在品嚐美酒,真能讓我忘卻憂愁的是圍繞四周的好山好水啊!醉翁亭景色的鍾靈毓秀,足以讓他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滁人扶老攜幼來遊,也使他得以父母官之心而樂百姓之樂。或許這兩者才是歐陽修所說的「醉翁之意」吧!後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語義被擴大,不一定用在飲酒時意在山水,而是用來泛喻別有用心。
設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行文時,忽然由平敘的語氣變為詢問語氣的修辭法。用以提起篇旨,製造文章餘韻,構成前後呼應,或加強語文氣勢。如唐朝杜牧〈清明〉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以問句「借問酒家何處有」提起「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情景
賞心悅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欣賞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九回:「果然湖光山色,令人賞心悅目。」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