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傷悽。晉.陸機〈愍思賦.序〉:「一載之間,而喪制便過。故作此賦,以紓慘之感。」《聊齋志異.卷一○.珊瑚》:「生慘不能盡詞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憂、哀傷。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借問邦族間,愴論存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及相如之弔二世,全為賦體,桓譚以為其言愴,讀者嘆息。」也作「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憐。唐.顧雲〈代人上路相公啟〉:「咨嗟生業,憫羇危。」
怛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情憐憫之心。前秦.苻朗《苻子》:「觀刑曰樂,何無怛之心焉。」也作「隱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悽慘傷痛。《文選.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唐.戴叔倫〈崇德道中〉詩:「關山明月到,愴十年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憐憫。《楚辭.劉向.九歎.惜賢》:「欲卑身而下體兮,心隱而不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使。《易經.井卦》:「《象》曰:井渫不食,為我心。」《左傳.昭公二十年》:「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
越俎代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俎,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越俎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廚師下廚。語本《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後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職分而代人做事。宋.陳亮〈與呂伯恭正字書〉四則之三:「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井渫不食乎?」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花月痕》第二一回棲霞居士評:「生出悽,回應上文,一段吟詠,結出正竟,而上文許多如火如荼文忽然煙然銷跡滅矣。」
民胞物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人民如同胞,視動物如同類。語本宋.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比喻博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大凡世上肯拿出錢來做善事的,那裡有一個是認真存了『仁人隱』之心,行他那『民胞物與』的志向?不過都是在那裡邀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