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語本唐.韓愈〈爭臣論〉。
萍水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賢妹差矣!俺與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實出隱之心,非貪美麗之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起始、原因。如:「開端」、「發端」、「事端」、「挑起戰端」。《孟子.公孫丑》:「隱之心,仁之端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公若應之,是疲於奔命,而又結怨於人;若其不允,是棄親而啟兵端也。」
坎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潦倒不得志。如:「半生坎坷」。《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移坐就榻,告愬坎坷,詞旨悲。」也作「埳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突然。《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隱之心。」唐.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四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孟子.公孫丑上》:「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恃才傲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書.卷三五.蕭子恪列傳》子顯性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撝而已,衣冠竊恨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東宮時,每引與促宴。子顯嘗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嘗聞異人間出,今日始知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大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至郡未幾,卒,時年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喪殞,愴于懷。可贈侍中、中書令。今便舉哀。」及1>葬請諡2>,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驕」。 〔注解〕 (1) 及:等到。 (2) 諡:音ㄕˋ,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後人依其生前事跡所評定的稱號。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 01.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五.張子韶與周煥卿簡》:「書詞懇,讀之令人悚然生敬。」 參考詞語︰悚然起敬注音︰ㄙㄨㄥˇ ㄖㄢˊ ㄑ|ˇ ㄐ|ㄥˋ漢語拼音︰sǒng rán qǐ jìng釋義︰悚然,敬畏的樣子,與「肅然」義近。「悚然起敬」猶「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 01.宋.袁燮〈紹興府重建賢牧堂記〉:「後之作牧者,登斯堂,瞻斯像,悚然起敬曰:『是皆有德於民,為世標準,故人心歸嚮如此,吾其可不自勉乎?』」 參考詞語︰肅然生敬注音︰ㄙㄨˋ ㄖㄢˊ ㄕㄥ ㄐ|ㄥˋ漢語拼音︰sù rán shēng jìng釋義︰即「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剖開、揭露。《漢書.卷五一.枚乘傳》:「臣乘願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怛之心於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一紙私函將意去,五中深慮向君披。」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吏,官吏們爭著以極快速、苛刻、細察來比較高下,然而內容只是些徒有形式而無實際作用的文字,並沒有真誠的隱之心,也因而無法知道自己的過錯缺失在那裡,才會走向敗亡的地步。今日陛下因為嗇夫能言善道就越級升遷,恐怕天下人競相仿效,賣弄口舌,重蹈秦朝覆轍,所以君王一切的動作處置不可不小心啊!」最後文帝聽從建議,取消嗇夫的升官。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西漢文帝時,宦官中行說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親,後來歸順匈奴。有一天,他駁斥漢朝使者對匈奴的批評,說:「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沒有繁複的辭令,如果令他們像中原人一樣話多不止,即使衣冠華美,又有何用?」後來「喋喋不休」這句成就從這裡演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