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懲治。如:「處罰」、「懲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責罰。與「獎」相對。[例]懲罰、獎懲、懲治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反之,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 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艾瑞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 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標評判自己的行為。(3)自我強化:指個人按照自訂標準評判過自己行為之後,在心理上對自己所做的獎勵或懲罰。 參考書目註1: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註2: 班杜拉(1977),周曉虹譯,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 : 桂冠。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社會學習論英文關鍵字: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自取其咎,自取其禍,罪有應得反義:禍從天降辨似: 「咎由自取」及「罪有應得」都有因作惡而遭受懲罰的意思。 「咎由自取」側重於強調所受的災禍是自己招來的;「罪有應得」側重於強調所受的懲誡是應該得到的。 咎由自取 罪有應得 辨似例句 ○ ○ 他因殺人越貨而被科處極刑,當然是~,無可非議。 ○ ㄨ 明知他是小人你還加以重用,弄得如今公司烏煙瘴氣,難怪大家說你養癰貽患,~。
欲蓋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陟罰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好人,懲罰壞人。《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裁制、懲罰。如:「處分」、「處罰」、「懲處」。
因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廢止的,它就像水火一般,用得適當便是福,用得不適當便是禍。後來「因噎廢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指自然界給人們造成災害,人們尚能逃避而生存;但人們自作的罪孽,卻是無法逃避懲罰的。《孟子.公孫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