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編纂。《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仲尼所撰,序錄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國家。如:「友邦」、「鄰邦」、「聯邦」、「盟邦」、「多難興邦」。《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所雜種。」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1>;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2>;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注解〕 (1) 百戰不殆:每次作戰都沒有危險。殆,音ㄉㄞˋ,危險、不安。 (2) 一勝一負:即互有勝敗,勝、負的機率各占一半。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喻老》1>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2>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3>。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胡非子》。 (2) 患:憂慮、擔心。 (2) 睫:音ㄐ|ㄝˊ,長在上下眼瞼邊緣的細毛。〔參考資料〕 《胡非子》(據《藝文類聚.卷一七.人部一.目》引)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
管中窺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五代十國前蜀.韋莊〈又玄集序〉:「故知頷下採珠,難求十斛;管中窺豹,但取一斑。」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此句後加注道:「但凡神仙,煩惱、嗔痴、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故知「心血來潮」這句成語本是用來形容修練成仙者,心思原無波動,但卻突然對人事有所感應與預知,但後來語義轉變,多被用來形容突然興起的念頭。
知新溫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溫故知新」。見「溫故知新」條。01.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一.正宮端正好.邑齋初度自述》:「倉庫經,循環簿,那里(裡)也知新溫故,曉夜念文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峻。《孟子.盡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彊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而次折其意。故經云:「制之一處,無事不辦。」譬如金山窟,狐兔所不敢停;渟淵澄海1>,蛙龜所不肯宿。故知潔其心而淨其意者,則三塗2>報息四德3>常滿。防意如城4>,守口如瓶。可謂金河遺寄,屬在伊人;玉門化廣,信於斯矣。 〔注解〕 (1) 渟淵澄海:靜止清澈的淵水。渟,音ㄊ|ㄥˊ,水流停止不動。 (2) 三塗:印度宇宙觀中將眾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而將畜生、餓鬼、地獄三種處境悲慘的狀況,稱為「三塗」。 (3) 四德:佛教用語。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淨。 (4) 防城如意:防止私欲的心有如防止敵人攻城。見「防意如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