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028 ms
您是否想查詢 尋究 心臼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原則,清楚地講解說明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分辨新舊知識的異同,進而建立整合性的知識整體。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意義學習理論英文關鍵字: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參考資料黃政傑著。教學原理,2011年初版,頁34-36,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簡潔,並以生動的方式將教材呈現給學生。比較:將新觀念與學生舊觀念建立密切與直接的關係。總括:新舊觀念融合、同化,統整成統覺團。應用:將新成立的統覺團加以應用。 結論赫爾巴特試圖將教育與當時被大家承認的兩大「學」科─倫理學與心理學相互結合,藉此加以建立教育的理論基礎,希望將教育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知識。這樣的做法,和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一樣,皆希望將某一學科成為受重視的學門,但兩者的方法不同,赫爾巴特試圖和現有的學科相連結;但涂爾幹企圖脫離哲學及心理學的羈絆,致力使社會學成為一們獨立的學門。因為赫爾巴特對於教育上的貢獻...
主義心理學家也認為遺忘原因是學得經驗遭受干擾所致。個體在學習時,由於先備知識與新的學習經驗兩者之間,新舊經驗彼此相互干擾結果,使記憶的運作遭到抑制。此時個體遺忘原因可分為前向干擾與後向干擾兩方面解釋。在記憶遺忘理論中,最常被探討的兩個理論是干擾(interference)與消褪(decay)。干擾理論(interference theory),是指競爭的訊息造成已被貯存的訊息遭到個體遺忘的歷程,在學習或記憶時,新舊內容之間產生交互抑制的現象,意即提...
忙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太多不得休息。如:「到了收割的季節,農民就格外忙碌。」《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兩人定計後,不消幾日,已到諸城,新舊交替,自有一番忙碌。」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儕團體的規範均會影響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社會方面:由於發展與變遷過於快速,導致固有文化體系的脫節、新舊文化的衝突以及價值體系的混亂,年輕一代的學子無法接受上一代所給予的生活意義與行為典範,世代之間無法取得共識,因此轉而尋求年齡、思想相近的同儕團體之認同,在彼此相互影響及採取共同行動的結果下,形成了次級文化。另外,消費能力的提升、大眾傳播媒體與商業廣告的推波助瀾,也會加速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 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  依據次級文化的意義,與多位學者的分析(李亦園,民73;何英奇,民74;林清江,民78;陳奎憙,民79,Col...
新陳代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陳代謝」之「陳」,典源作「故」。代,更代、輪流。謝,凋謝。有代謝必有代生,「新故代謝」指時序循環中的事物更迭交替。語本漢.蔡邕〈筆賦〉。後用「新陳代謝」形容新舊事態的更新除舊,或為生物體細胞中各種化學反應的總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舊相混的棉絮。《禮記.玉藻》:「纊為繭,縕為袍。」漢.鄭玄.注:「纊,謂今之新綿也;縕,謂今之纊及舊絮也。」
代間移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力的世代持續其生存的唯一方法,老年對其子女依賴程度高。 工業化前期社會財富急速增加,教育程度提升,新舊世代之相對經濟能力勢必有很大差異,此時新世代對舊世代的經濟支援也相對重要。 現代社會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較成熟,在現代經濟體制之下,個人有能力透過長期投資的方式儲蓄老年經濟資本,不同年代間相對經濟能力差異減少。同時,現代國家民主化過程往往使國家必須以福利制度來換取民眾支持,這類制度上的改變都會對家庭內世代間資源分配的流量與數量造成影響,兩代或隔代間的經濟依賴程度大幅降低,彼此間較為獨立。註2 參考資料註1: 白懿淳著,《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的知識。這一觀念Ausubel 的前導組織理論 (Advance organizers) 亦十分強調新舊知識結合對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問題導向學習被認為可促使先前知識之活化 (activation),由於利用小組引導方式及利用問題來引發新資訊討論,而活化了學生舊有內在知識,能使舊有知識進行再組織 (reorganization) (Schmidt, 1993)。同時在認知心理學中的後設認知 (metacognition) 概念,在問題導向學習中亦顯露無遺,後設認知即為「思考如何去思考」,是促使資訊更具有意義性的重要方式,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