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4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地胭脂》。1968年,《十八春》的內容經過修改以後重新定名為《半生緣》,在《皇冠》雜誌、香港《星島晚報》進行連載。1991年,《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2月,台灣皇冠文化集團在其50周年社慶之際,宣佈推出張愛玲的遺作《同學少年都不賤》,這本突然曝光的著作據稱是張愛玲的最後一部遺稿。其後該書的簡體中文版權也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獲得。2005年,皇冠出版社與大陸的書商合作,委託陳子善先生擔任主編,收錄她以往未曾正式結集出版的散文、電影劇作、親筆插畫和個人遺物的照片,輯成新書《沉香》。2009年2...
報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一定的名稱,按期發行,報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類新聞的散頁出版品。一般分為日報與晚報。[例]多看報紙能增廣見聞。 △新聞紙
Roald_Dah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t Down Over Libya,描述他「格鬥士」的墜毀事件,在1942年8月1日發表於《星期六晚報》(Saturday Evening Post)。福雷斯特(C.S. Forester)原先是希望達爾能先寫一點皇家空軍的趣事,他再加以潤飾使其更具故事性。不過當福雷斯特讀了達爾給他的故事後,他決定內文不需再經任何修改。原本的標題是 A Piece of Cake,後來的標題更具戲劇效果,但忽略了飛機墜毀與敵方行動毫無關係的事實。在戰爭期間,福雷斯特在英國資訊服務(British Information Service...
晨鐘暮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暮鼓晨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暮鼓」和「晨鐘」是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因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認為「暮鼓晨鐘」具有警世的意味。這句成語當來自於生活經驗,較早的文獻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詩,使用了「朝鐘暮鼓」。這首詩表達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於京城的榮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簷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鐘聲和傍晚的鼓聲都無法傳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雲高掛天空。世間的事物既分歧又複雜,還不如像那河邊的人們,平淡的過一生。詩中充分表達出遠離塵囂、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後來「暮鼓晨鐘」這句成語除用來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外,也用來指一日的時光,亦用來比...
柏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柏楊(1920/11/1~2008/4/29),原名郭定生、郭立邦,後來改名為郭衣洞,筆名鄧克保。於1949年來台,曾經擔任成功大學副教授、臺灣藝術專科學校教授、《自立晚報》副總編輯、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際特赦組織中華國總會會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等。因他不願向權勢屈服、寫作尖銳的批判筆觸而不見容於當權者,在1969年,曾經以「共產黨間諜」、「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罪名被捕、坐牢近十年。近年來,積極參與國際特赦組織,為人權而奔走,促成綠島人權紀念碑的建立。2006年,柏楊同意將其...
苦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年前衛出版社《外省故鄉》77年希代書版公司《誰能查禁我的愛》78年林白出版社《大大將軍》80年自立晚報社《永遠的四人幫》82年晨星出版社《男人背叛》84年聯合文學社《激樂園》87年皇冠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遇見100分情婦》87年皇冠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極短篇《苦苓極短篇》81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苦苓極短篇II》請勿變心 83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情色極短篇》83年希代書版公司《異象極短篇》83年希代書版公司《地球也會倒著轉》84年晨星出版社《苦苓極短篇III》悔不當真 85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苦苓驚怪俱樂部》 ...
司馬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連載於香港、台灣的報章雜誌,一時聲譽鵲起,公推是武俠小說界的新星。大學畢業後,曾擔任過《民族晚報》記者,及《新生報》編輯,仍繼續小說創作,作品極受當時的讀者所推崇,其早期作品如《鶴高飛》、《斷腸鏢》、《聖劍飛霜》等,才華橫溢;後期作品如《纖手馭龍》、《劍海鷹揚》、《飲馬黃河》等書,內容着重於推理、鬥智,以及以精神氣勢克敵致勝,極具趣味性、知識性及可讀性。1971年以後因改行經商而一度輟筆,晚期又以「天心月」為筆名寫了幾部武俠小說,但乏善可陳,1987年7月中旬逝於廣東汕頭故居,其一生共創作了近40部作品。重要作品...
呂政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政達1962年11月01日/ 台灣呂政達,一九六二年生,台南市人,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目前是《張老師月刊》總編輯,曾長期在自立晚報任職,擔任記者、副刊主編和總主筆等工作。寫過《走出生命幽谷》、《偷時間的人》等書,從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大陸那年開始,接連得過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和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一屆宗教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與海豚交談的男孩》獲2005中國時報開卷美好生活獎,著有《怪鞋先生來喝茶》等書。責任編輯人109702201語二乙陳建安
溫瑞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81年溫、方二人「逃亡」達香港,溫氏武俠《神州奇俠》、《血河車》等重要作品,在《明報日報》、《明報晚報》連載發表並出書。1983年下半年,「亞視」招攬溫氏爲「創作經理」。同年開始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博益」出版社出書,武俠作品亦終在台灣由「萬盛」重印推出。作品《四大名捕會京師》及《神相李布衣》在亞洲電視開拍。武俠作品及劇本屢爲電影公司改編推出。1988年臺灣中視推出劇集「四大名捕會京師」。在台灣最大報刊之一的《中國時報》人間版長期連載武俠小說:《刀叢裏的詩》,及在《聯合報》」繽紛版頻頻發表「現代派武俠」精品。年底...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攜眷前往南洋,宣揚抗戰。1938年12月,郁達夫抵新加坡,任《星洲日報》文藝副刊《晨星》、《星洲晚報》文藝副刊《繁星》和《星光畫報》文藝版的主編;在星洲日報前後三年,共發表400多篇抗日政論,後經台灣學者秦賢次整理為《郁達夫南洋隨筆》、《郁達夫抗戰文錄》二書(台北:洪範書店,1978)。1940年郁達夫成為新加坡南洋學會創建人之一。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星華文化界戰時工作團」團長和華僑抗敵動員委員會執行委員,組織「星洲華僑義勇軍」抗日。新加坡失守後,郁達夫至蘇門答臘避難。 遇害1942年6月初郁達夫逃至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