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甲烷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甲烷形成菌(methanogen)的一屬。根據W. E. Balch的研究指出:甲烷桿菌屬(Methanobacterium)形態為長桿菌或絲狀菌,可以利用氫氣及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或甲酸轉化為甲烷;為非運動性,革蘭氏染色為陽性或具變異性(Gramvariable),細胞壁為假細胞壁(pseudomurein)。目前屬於甲烷桿菌屬者主要有三菌種:(1)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2)Methanobacterium bryantii,(3)Methanobacterium thermoautotrophicum;除了Methanobacterium ther...
沙門氏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病原菌。屬格蘭陰性腸道桿菌。由美國病理學家沙門及史密斯最早發現。原存於豬體中,可在動物腸道中生存,夏天常見的食物中毒引起之急性胃腸炎,多由此菌所引發。
氧化硫硫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革蘭氏陰性,有運動力之桿菌,末端圓形。絕對自營性,能氧化硫或硫化物而獲取能量。當無硫存在進行代謝作用時,本菌能氧化儲存之多醣類。
痢疾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會引起人類或猴子痢疾的細菌,為腸桿菌科之一屬。通常只存在於患者的排泄物中。如:「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疾病。」
大腸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多種細菌。雖非病原菌,卻可作為公共衛生上,一種簡單而迅速的探查依據,食品微生物學上稱為「糞便汙染指數」。雖然食物不一定真受糞便汙染,但是食物受汙染是肯定的。微生物學家以為,凡能夠檢出大腸桿菌群的食品,就可能檢出病原菌。也稱為「大腸菌類」。
破傷風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名為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易形成內孢子,為厭氧菌,存在於土壤或腸胃道。感染到破傷風的原因,通常是由沾有此菌的物品(如金屬銳器)對皮膚造成損傷(如切傷或穿刺傷),並同時將病原菌送至體內,較深的傷口會提供繁衍該細菌的厭氧性環境,從而激活細菌分泌出毒素,造成破傷風。臨床上明顯的症狀為痙攣。症狀通常在感染後3天至3週內發生,可能需要數個月康復,約10%的感染者會死亡。患者在感染可經過適當的接種破傷風疫苗來預防。
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革蘭氏陰性、桿狀硫氧化菌。有些為不具鞭毛的非運動性;或具單極鞭毛的運動性。能量可來自:(1)硫離子、硫化氫、硫磺分別不完全氧化為硫磺、硫代硫酸鹽(S2O3=)或四硫磺酸鹽(S4O6=)以獲取能量,這類菌是為化學有機營性菌(chemoorganotroph),會增加培養基的pH值;(2)完全氧化硫根、硫化氫、硫磺、硫代硫酸鹽為硫酸鹽以獲取能量者,是為化學礦營性菌(chemolithotroph),會降低培養基的pH值。硫桿菌會依下列反應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以獲取能量: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4FeSO4+O2+2H2SO4→2Fe2(SO4)...
肉毒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微生物。為滋生於腐敗肉品上的厭氧桿菌。其所產生的劇毒素,會干擾神經、肌肉,導致肌肉僵直,嚴重時會引發呼吸麻痺,甚至死亡。常因肉類食品保存不當引起。
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革蘭氏陰性菌,桿狀,不可運動或可以周鞭毛運動,不產生抱子,為絕對厭氧性微生物,有些菌種能產生硫化氫吲哚(indole),使醣類產酸,有些菌種能形成莢膜。此類微生物主要存在於人體的生殖道及腸胃道中,屬於伺機性病原菌。
布氏桿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布氏桿菌所引起的人畜共同傳染病,對人引起波狀熱,對動物引起流產、睪丸炎及關節炎。也稱為「傳染性流產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