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武后稱帝時,周興和來俊臣同時擔任審理訟案的司法官,都是當時有名的酷吏。天授年間,有人控告周興有意謀反,於是武后下詔要來俊臣審問周興,周興不知此事。來俊臣趁著和周興一起吃飯時,問周興道:「犯人不肯承認罪行時,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他們?」周興說:「這容易,你拿一個大甕,在四周升炭火將它烤熱,命令犯人站在裡面,還怕他們不俱實招供。」來俊臣聽了,立即命人取來大甕生火。等準備好,他站起來跟周興說:「朝廷送來公文要我審問你,現在請你進入這個甕中吧!」周興嚇得立刻跪在地上叩頭,老實的招認罪行。後來「請君入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也用來比喻使人陷入已設計好的圈套。
錯綜複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態繁亂,不易處理。[例]這件案子內情錯綜複雜,法官耗費不少時日才理出頭緒。
兔死狐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或辦事明察秋毫,公正無私。[例]陳法官判案一向公正嚴謹,明鏡高懸,在司法界有「現代包青天」的美譽。
羅生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名的日本電影。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主演,取材於日本大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籔中〉,於西元一九五○年改編成電影。曾獲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羅生門」原指宮城外廓的正門。片中利用一樁謀殺案的當事人及目擊者對案情的不同敘述,來分析人性,充滿了懸疑及不信任的氣氛。後常借用來比喻對同一件事,因立場不同而說出不同事實的歧異情形。如:「法院常常上演羅生門,分辨實情得靠法官的智慧。」「警方說是單獨行動,憲兵說曾知會轄區,各說各話,演成羅生門。」
殺雞儆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懲罰一個人以警告其他人。如:「法官嚴厲處罰喝酒開車肇事的駕駛,以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洞若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目了然,明察秋毫,瞭如指掌反義:如坐雲霧,霧裡看花辨似: 「洞若觀火」及「明察秋毫」都有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 「洞若觀火」側重於形容觀察透澈深遠;「明察秋毫」側重於形容觀察鉅細靡遺。 洞若觀火 明察秋毫 辨似例句 ○ ㄨ 豐富的經驗,常能使人~地預見到事情未來的發展。 ㄨ ○ 這件案子虧得法官~,終於真相大白洗刷了被告的冤情。
支吾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含混牽強的言語,搪塞應付他人。[例]在回答法官問話時,他支吾其詞,難怪會引人懷疑。
嚴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厲、嚴肅。[例]這位法官態度嚴峻,鐵面無私。
鐵面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公正嚴明而不徇私。[例]這位法官辦案向來鐵面無私,令人敬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