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5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鈴還需繫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明·瞿汝稷《指月錄》:『金陵清涼泰欽禪師,性豪逸,眾易之,法眼獨契重。一日眼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對曰:「系者解得。』 故事 古代金陵(地名)清涼寺有個法燈禪師,平時性情豪放,不守佛門的清規戒律,所以其它和尚都看不起他,唯獨有個叫法眼的禪師很器重他。一天法眼禪師問大家:「老虎脖子上繫著的金鈴誰能解下來呢?」大家都答不上來。剛好法燈進來,法眼就把剛才的題目像他複述了一遍。法燈聽後,很輕巧的說:「繫上去的人解得下來。」法眼很滿意,對眾...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在花蓮,並展開慈濟會務。多年來證嚴法師領導慈濟基金會,推動社會慈善、講道著述不輟。證嚴法師自立修行清規,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靜思精舍所有的開銷,仍是常住二眾弟子做蠟蠋、豆粉和出版品來維持的,從沒動用到慈濟基金會一分一毫的善款。(註1,2) 重要獎項與榮譽1986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1989年─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台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1991年─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社會領袖獎。(Ramon Magsaysay Award for Community Leadership)。1994年─世界國民外交協會(PTPI)...
封建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一種是世俗教士,他們專門負責信徒的種種問題;另一種是出世教士,即是生活在修道院內的教士,他們過著清規戒律繁多的苦行生活,現身於禱告、治學和勞動。自西元10世紀起,克呂尼修道會興建相當多的修道院,而其他的教派則制定嚴格的苦修生活教條。基督教教會的領袖是羅馬教皇,他不僅擁有自己的土地,而且還以宗教的名義或為了確保權威,而常與各國軍王抗衡。羅馬教會鼓勵騎士參加攻打回教徒的十字軍東征,從西元11世紀到西元13世紀,總共發動了八次十字軍東征,他們大舉派遣軍隊奮戰要奪取基督教聖地耶戶撒冷的回教民族。成千上萬的信徒前往基督教各聖地...
問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徒合掌問候的禮節。《敕修百丈清規》卷六:「問訊開示畢,眾散,歸寮藥石。」《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連忙收掩經卷,立起身向前問訊。」也作「悶信」。
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出家人。[例]寺院中嚴格要求僧人遵守佛門清規
噀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了一首野狐偈頌(佛教詩歌,四言一句),大意是說:「若要含血噴人,必先弄髒了自己嘴巴。自己就一隻不守清規的野狐,每天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佛法,不就像野狐迷了路,狂走一般。這時要有一聲棒喝,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矩;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噴人一般,自己已先弄髒了還不自知,需要有人「驀地將他喚回」。記載這段故事的文獻《羅湖野錄》,「含血噴人」本作「含血潠人」,意思並無不同。但是後來這句成語的意思轉引申為捏造事實,汙蔑他人,和本義已有所不同了。
杜門謝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門謝絕賓客,不與外界往來。《元史.卷一四○.太平傳》:「太平曰:『吾無罪,當聽於天,若自殺,則誠有慊矣。』遂還奉元,杜門謝客,以書史自適。」《歧路燈》第九四回:「況紹聞少年不曾淨守清規,更是不能杜門謝客。」
懋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功、殊功。《晉書.卷七五.王湛等傳.史臣曰》:「雖崇勛懋績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規足傳於汗簡矣。」
花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不守清規的出家人。如:「身為出家人,卻葷酒不忌,真是個花和尚。」
永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形容不能用年、月、日來計算非常漫長的時間。《敕修百丈清規》卷五:「心源湛寂,法海淵深,迷之者永劫沉淪,悟之者當處解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