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為行臺治所,致書於崔猷,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潁川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遣良將守潁川,則表裡俱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豈足為患。」宇文泰令依猷策,思政固請,且約,賊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已而陷於高澄,身為俘虜。慕容紹宗6>挫敗侯景,一時將帥皆莫及,而攻圍潁川,不知進退,赴水而死。吳明徹7>當陳國衰削之餘,北伐高齊,將略人才,公卿以為舉首,師之所至,前無堅城,數月之間,盡復江北之地。然其後攻周彭城,為王軌所困,欲遏歸路。蕭摩訶請擊之,明徹不聽,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間,水路遂斷。...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1.《周書.卷一八.王思政列傳》:「東魏太尉高嶽、行臺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城內臥鼓偃旗,若無人者。」 參考詞語︰息鼓偃旗注音︰ㄒ|ˊ ㄍㄨˇ |ㄢˇ ㄑ|ˊ漢語拼音︰xí gǔ yǎn qí釋義︰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01.明.何良臣《陣紀.卷二.奇正虛實》:「乃息鼓偃旗,反前為後,似奔不奔,似驟不驟,勢似出伏,敵必可售。」 參考詞語︰掩旗息鼓注音︰|ㄢˇ ㄑ|ˊ ㄒ|ˊ ㄍㄨˇ漢語拼音︰yǎn qí xí gǔ釋義︰即「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 01.《明史.卷三○九.流賊列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
疾風知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猛烈大風的吹襲,才知道堅韌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才能考驗出人的堅強意志和節操。《後漢書.卷二○.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新唐書.卷一○一.蕭瑀傳》:「因賜詩曰:『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查、察辦。通「按」。《戰國策.趙策二》:「臣竊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丞相言灌夫家在潁川,橫甚,民苦之,請案。」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
首鼠兩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壯士,非有大惡,爭杯酒,不足引他過以誅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淩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後不敢堅對。餘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1>言魏其2>、武安3>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4>,吾并斬若屬矣。」……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5>?」 〔注解〕 (1) 數:音ㄕㄨㄛˋ,頻頻、屢次。 (2) 魏其:竇嬰(?∼西元前131),字王孫,西漢觀津人。文帝竇后之姪。武帝時為丞相,尊崇儒術。七國之亂,...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紹客逢紀謂紹曰:「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并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紹然之,益親紀,即以書與瓚。瓚遂引兵而至,外託〔討〕董卓,而陰謀襲馥。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諶曰:「……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復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五行俱下注音︰ㄨˇ ㄏㄤˊ ㄐㄩˋ ㄒ|ㄚˋ漢語拼音︰wǔ háng jù xià釋義︰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01.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汝南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者也。」(源) 02.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性之已盡一紙。」 參考詞語︰五行並下注音︰ㄨˇ ㄏㄤˊ ㄅ|ㄥˋ ㄒ|ㄚˋ漢語拼音︰wǔ háng bìng xià釋義︰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01.《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應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