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牽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制羈絆。[例]你過度的關心,反倒成為我的牽絆,而非支持的力量。
拘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自由、不自在。《紅樓夢》第三二回:「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
2.拘謹、不活潑。《晉書.卷八○.王羲之傳》:「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3.管束限制。《晉書.卷五三.愍懷太子傳》:「殿下誠可及壯時極意所欲,何為恆自拘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圍棋上指從屬未定,可互相牽制的棋眼。《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這一盤鄒泰來卻殺死四五塊,陳木南正在暗歡喜,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打個不清。」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准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餘人馬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後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扎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係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 威震華夏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於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
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依照自己意思進行的行為或動作。相對於被動而言。如:「爭取主動」、「凡事採取主動,免得受人牽制。」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郊」或「下郊」。由於三邑人在艋舺落腳較早,控制碼頭並且向往來的商船抽取「從價稅」,同安人商業利益受到牽制,為此雙方偶有衝突,加上信仰的不同,終於在1853年爆發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械鬥之一。(註1,2) 經過1853年8月,在衝突已久的雙方中,三邑人率先發動攻擊。由於三邑人與同安人之間隔著安溪人所建的艋舺清水祖師廟,且池沼遍布,難以發動大規模攻擊,三邑人因此向安溪人借道,商議燒毀清水祖師廟,日後再協助重建。於是三邑人自艋舺龍山寺出發,越過沼澤、燒毀清水祖師廟,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焚屋毀舍,史稱頂下郊拚。敗逃的同安人逃往...
羈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縻,繫牛的繩索。羈縻引申為牽制、維繫。《史記.卷二五.律書》:「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漢書.卷六一.張騫傳》:「大宛以西皆自恃遠,尚驕恣,未可詘以禮羈縻而使也。」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扯後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他人的行動加以阻撓、破壞、牽制,使其不能達到目的。如:「這次計畫又失敗了,我想一定有人在背後扯後腿。」也作「拖後腿」、「拉後腿」。
抵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抵拒牽制。《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人家商戰勝我們,在他手裡過日子,要是不想個法兒抵制抵制,將來民窮財盡,還有興旺的時候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