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3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為十三經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本為許多關於「禮」的單篇文章,西漢戴聖從中選取四十九篇編訂成書,世稱「小戴禮記」,成為現今通行的版本。其中的〈學記〉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以及教學為師的道理,與〈大學〉篇所講述的內容,可說是互為表裡,自古以來甚為學者所推重,直至今日,書中的道理仍然深具價值。這段文字,說明了古代大學中進行教育的正確方法,應該在一切的問題與邪念萌發之前,就用禮節加以禁止約束,這樣就叫做預防。而利用學生接受教育的時機,給予教導,就是合於時宜。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順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比喻做事之前,心中早已有定見。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故事竹子一開始生長,萌芽不過是一寸高,可是節、葉全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腹下長出橫鱗,一直到像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只要生長就會有。現今畫竹的人都是先把竹節一節節畫好,再一葉葉的把竹葉添加上去,這樣怎麼會有完整、生動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中先有一個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凝神細看,當他看到所想要畫的竹子呈現眼前時,就要急速緊跟著它,揮筆作畫,連成一氣,才能追上他所見到的,就像剛出洞的...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危急時投注全力,冒險行動。[例]現今情勢,只好背水一戰,孤注一擲了。
舉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馬壯,使百姓能安居樂業,這些功績我都聽說過,只可惜兩地相隔太遠!見到劉鈞之後,我已經知道你的心意。現今益州被公孫述占領,天水則被隗囂占據,如果和他們打起仗來,勝敗關鍵就掌握在將軍你的手上,只要一舉腳,不管是放在左邊或右邊,就有輕重的分別,將會影響兩邊的情勢。」後來「舉足輕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居地位極為重要,一舉一動皆足以影響全局。另外《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記載,因為龍且被齊王韓信殺死,項王害怕,於是派武涉前去見韓信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此段文字雖也有「舉足輕重」的意思,但就成語語型而言,仍以前引之《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現今軍階的名稱,在士官之上,校官之下。如:「上尉」、「中尉」、「少尉」。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4.例句 1.出處 趙汸《葬書問對》:「按圖索驥者,多失於驪黃」 2.語譯 拘泥形式,不知變通。 3.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照本宣科 相反詞 不落窠臼 4.例句 現今做事若只有按圖索驥而沒有創新,是無法符合時代需求的。
壽終正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享盡天年,在家中自然死亡。現今訃聞中多作為死亡的婉辭。[例]隔壁的張老伯,日前在睡夢中壽終正寢,享年九十。
衝突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互動形式中必定包含著合作與衝突,而他的形式社會學強調的便是研究衝突。(註1) 當代衝突理論概要現今衝突理論的主流乃是達倫道夫(Dahrendorf)的辯證衝突論,以及另一派由寇舍(Lewis.A Coser)所發展的衝突功能論(function of conflict)。在辯證衝突論中,達倫道夫強調:「衝突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社會變遷的解說。」他表示社會基本上一種由不對等權力關係所組成的團體,意即社會自身是依賴此一種權力關係來進行分配的團體,團體內一會出現支配者、以及被支配者的角色。如此一來,團體內的成員才會實行團體...
世風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憶古錄》:「世風日下,道德淪亡;邪說紛紛,人欲橫流。」 2.語譯 世風,指社會道德。用以感嘆社會道德日漸敗壞。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世風澆薄、人心不古、世衰道微 相反詞 風俗敦厚 5.例句 現今世風日下,殺人搶劫的事屢見不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