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膚斑貼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毒物對皮膚致敏性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試驗方法之一。將可能之致敏物質以水或汽油稀釋後緊貼於皮膚上,一般為背部,用繃帶固定。一般貼48小時後解開,而於72或96小時後,觀察局部反應。根據紅斑及焦痂和水泡的大小計分。很淡的紅斑為輕微反應,有浮起之紅斑而可觸摸到硬塊者為一級反應(+),有細小水泡形成者為二級反應(++),而有水泡者為三級反應(+++)。一級反應以上判為貼膚試驗陽性,而可認為受試者對該試劑已有過敏性反應。
皮膚毒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毒性物質所產生的皮膚毒性作用可分為(1)原發性刺激,直接對皮膚暴露部位引起對皮膚的刺激及腐蝕作用,表現為接觸性皮膚炎,引起皮膚原發性刺激的毒物稱為原發性刺激物,如強酸、鹼、有機溶劑及肥皂等,(2)過敏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毒物稱為致敏原,如抗生素、農藥、局部麻醉劑、金屬鹽類、化妝品及植物等,光敏作用則是特殊的過敏反應。
放射性皮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游輻射直接作用於局部皮膚所引起的損傷。分急性和慢性兩種:(1)急性放射性皮膚炎,一次或短期內多次受到500至1000雷得以上的照射可引起脫毛、紅斑、水泡及潰瘍壞死等反應,病程持續6至10週或更長;(2)慢性放射性皮膚炎,長期接受過量游離輻射的照射所致,表現為皮膚粗糙、裂傷、角化過度、疣狀突起或長期不愈的潰瘍,指甲增厚、縱裂及變脆等改變。治療主要採取避免暴露及對症治療。
皮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皮膚因摩擦、日晒、冷熱、過敏等原因而導致的炎症。病患的皮膚會發紅、水泡、腫脹、流水、有痂皮、變厚或脫皮等症狀。
皮膚甲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不潤澤,粗糙如鮫皮,多於瘀血時見之。
焦點至皮膚距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焦點至病人皮膚表面的距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的表皮。如:「皮膚」、「切膚之痛」。《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胼手胝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腳底的皮膚磨出了繭。形容極為辛勞。如:「他們胼手胝足開墾出這一大片土地。」宋.葉適〈謝除寶謨閣直學士提舉鳳翔府上清大平宮表〉:「臣力耕朽壤,勤鑿枯泉,空有胼手胝足之勞,曾無曝背食芹之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因寒冷或過分乾燥而出現裂痕。通「皸」。如:「龜裂」。《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