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約兩萬卷。一卷以一萬字計算,估計約有二億字,這尚不包括四庫全書未收之書。 影響自西漢以來,經書被確立為國家經典,宋代以來又被定為科舉用書,成為讀書人之必讀。故其地位崇高,影響巨大。《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經部總敘》:“經稟聖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所論次者,詁經之說而已。自漢京以後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學凡六變。其初專門授受,遞稟師承,非惟詁訓相傳,莫敢同異,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聞,其學篤實謹嚴,及其弊也拘。……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確立。[例]決定、裁定
一手遮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奠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確立。[例]今日的努力,奠定日後成功的基礎。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特,使任何的教育活動皆有理論基礎在其後加以支撐,就此肯定了教育是一種高度專業的活動,唯有透過倫理學確立教育目標;憑藉心理學瞭解學童身心發展,以安排適宜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學活動才得以順暢進行。 參考資料徐宗林(197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會心理危機: 親密對孤獨親密關係包含著犧牲與妥協,要達到此種關係,必須靠青年期所獲得的認定感。若不能確立自我認定的形象,對本身缺乏正確的認識,無法做適切的定位,也就不能對他人做永久性的承諾,而形成一種與人疏離的情況。中心任務: 關心正面後果: 組成密切關係,和他人分享自我品質: 愛重要關係: 配偶、朋友 成人中期(35-60歲)社會心理危機: 繁殖對停滯涵蓋了整個成年的歲月。在此階段主要的動機,是求得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若不能達成這個心願,會意志消沉,變得消極。中心任務: 創造力正面後果: 養育兒童或幫助下一代自我品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s silvestris。2003年3月31日,國際動物命名會議在2027號提案中,將野生的斑貓確立為F. silvestris,而家貓則歸為野生斑貓表親,學名稱作F. silvestris catus。此提案也對其他動物的分類重新審視,將17個原本基於家養型態所作的歸類,改用野生型態作為分類命名基礎,發表於《動物命名學報》(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除了上述分類方式之外,1777年,Johann Christian Polycarp Erxleben在著作《Anfan...
發現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fer),以及培養獨立探究、求取高層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上的應用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為「啟發式教學法」確立了理論基礎。他主張教師的教學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主動求知和組織知識,強調教師教學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準備度」(readiness),教導學生在求知活動中發現原則,進而整理統合,組織屬於自己的知識,並主張教材難度應有先後順序,必須針對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做適當安排,因此也提出了螺旋課程(spiral curriculum)的構想,建議課程應該依年級上昇而做出循環,增加學生學習的結構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發現學習論...
歷史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需經過內在鑑定與外在鑑定之過程。1.外在鑑定(external criticism):外在鑑定是在確立遺物或文件之效度,即在探討其真偽(authenticity)或真實性(genuiness)為何。一般來說,外在鑑定不是教育研究之問題,需仰賴許多科學之技術處理。2.內在鑑定(internal criticism):歷史文件或遺物之真偽經確定後,留下之批判性評鑑即為內在鑑定,目的在於確定文件或遺物之意義性、準確性、價值性或信任性。通常決定內在鑑定時需考慮以下四項因素:(1)作者知識與能力:決定文件或遺物是否由本人完成編寫...
隻手遮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手遮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