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莖上分段長葉的部位。如:「竹節」、「松節」、「盤根錯節」。
動物骨頭相連接的部分。如:「骨節」、「關節」。
詞語的單位或文章的段落。如:「章節」、「多音節」、「單音節」、「第一章第二節」。
音樂的拍子。如:「節拍」、「節奏」、「音節」。
時令的區分。如:「節令」、「季節」、「二十四節氣」。
民俗或國定的紀念日。如:「節慶」、「春節」、「中秋節」、「雙十節」、「兒童節」、「逢年過節」。
儀式、規矩。如:「禮節」、「不修小節」、「繁文縟節」。
減少、省略。如:「節錄」、「節制」、「節食」、「節省」、「節約」、「開源節流」。
事情的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
操守、品行。如:「節操」、「志節」、「高風亮節」。
量詞:A>用於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B>用於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共有十二節車廂。」C>用於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節。」、「國歌共有二十一小節。」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風聲鶴唳、潰不成軍、望風披靡、節節失利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三三》引)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1>,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2>,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3>,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4>,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注解〕 (1) 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畫竹子時,先將竹節一節節畫好,再逐一添加竹葉上去。為,音ㄨㄟˊ,...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節節敗退、望風披靡、節節失利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林則徐《林文忠公奏稿.奏稿七.稽查防範回空漕糧船摺》此時重運經過地方,沿河文武員弁節節催提,嚴密彈壓,水手人等當知斂跡,日後卸運回空,稽查稍懈,更恐不肖之徒逞兇玩法,尤應先事預防。漕運總督1>約束水手,是其專責,其漕船經過地方各督撫2>,亦屬責無旁貸,著不分畛域3>,一體4>通飭5>所屬,於漕船回空6>加意稽查,小心防範,毋稍鬆懈。倘稍涉寬縱,或至別釀事端,惟該督撫等是問。將此各諭令知之。 〔注解〕 (1) 漕運總督:官名,掌漕運之政。漕運,舊時從水路運米供給京城或供應軍旅等,稱為「漕運」。唐宋以來,設有專官掌理。 (2) 督撫:總督及巡撫的合稱。 (3) 不分畛域:不畫分界限。畛...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口婆心」係由「苦口」及「婆心」二語組合而成。「苦口」見於《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列傳》。宋代建國之初,宋太祖即曾與宰相趙普商議,謀復燕雲,但宰相趙普力持謹慎,才暫時作罷。雍熙三年,宋太宗不顧趙普三次勸諫,執意北伐。東路以曹彬為主帥,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帥,西路以潘美為主帥。戰爭開始時,三路軍隊節節勝利。但因急於立功及主將指揮不力,在歧溝關之役大敗於遼軍。在〈趙普傳〉中有一段文字記載宋太祖賜詔給趙普說:「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來奏,嘉愧實深。」寫出太宗沒有聽從趙普三次勸諫而執意用兵,以致失敗的悔恨之心。「婆心」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一二.鎮州臨濟義玄禪師》。臨濟宗的祖師臨濟義玄禪師,在他追隨黃檗...
長驅直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直搗黃龍,所向披靡,望風披靡,勢如破竹反義:節節敗退辨似: 驅,音ㄑㄩ。向前挺進。不可寫作「軀」。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守壁壘,使敵人無法攻進陣地;清除郊野的糧食房舍,使敵人因缺糧無遮蔽而無法久戰。是一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毫無物資、設施可用。[例]西元1812年拿破崙征俄,但因俄國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使得法軍節節敗退。
一了百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主要的事一了結,其餘相關的事也隨之了結。《通俗常言疏證.死喪.一了百了》引《病玉緣》劇:「不如決意自了,轉覺一了百了哩。」《花月痕》第二○回:「大凡一個人,總是一死為難。當秋痕受餓時,能夠同侯氏一死,豈不是一了百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