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躍然紙上」是指書畫描繪的對象非常生動逼真,像在紙上跳動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詩話》中提到李商隱〈錦瑟〉詩,表達了一些自己比較獨特的看法。李商隱是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人。他的〈錦瑟〉詩全文是:「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詩的解讀眾說紛,薛雪認為都是主觀的看法,因此他覺得全詩的妙處,應該就在起句「無端」二字,正由於「無端」這沒來由的思緒才會衍生出許多悲傷感歎;如果能這樣體會,則詩的神韻旨意,便「躍然紙上」了。
不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假思索」。見「不假思索」條。 01.宋.朱熹〈讀蘇氏紀年〉:「至於天下何思何慮,正謂雖萬變之紛,而所以應之各有定理,不假思慮而知也。」 參考詞語︰不待思索注音︰ㄅㄨˋ ㄉㄞˋ ㄙ ㄙㄨㄛˇ漢語拼音︰bù dài sī suǒ釋義︰猶「不假思索」。見「不假思索」條。 01.明.李開先〈文林郎河南道監察御史北泉藍公墓志銘〉:「七歲善記誦,能詩對。從資善公於京師,福山孫內翰珪以長對難之,不待思索,句奇絕而字的確已。」 參考詞語︰不加思索注音︰ㄅㄨˋ ㄐ|ㄚ ㄙ ㄙㄨㄛˇ漢語拼音︰bù jiā sī suǒ釋義︰猶「不假思索」。見「不假思索」條。 01.《官場現形記.第四九回》:「當時張太...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盟主。 (2)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 (3) 伯樂:周代善於相馬的人,生卒年不詳。其名傳說紛,或為王良、孫陽。著有《相馬經》。 (4) 騏驥:音ㄑ|ˊ ㄐ|ˋ,駿馬、良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數量多。與「寡」相對。[例]眾多、眾人、眾說紛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眼花撩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眼睛所看到的東西,紛眾多,目不暇接。[例]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商品,看得他眼花撩亂。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的樣子。[例]一確定出遊日期,眾人便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細節。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置於開篇,當然有其自身之理,大概是由於愛情本是萬物繁衍的重要因素(根源),這麼一說,多少年來眾說紛,引起了學人許多大膽的假設和爭論。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四始」「五際」說 今文學派緯書認為,詩經中蘊含著天道,配以天干地支五行,便可從中可窺見歷史運行的規律。其中歷史的節點表現在「四始」「五際」: 「四始」 &l...
云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紛的議論。《晉書.卷七八.孔愉傳》:「人口云云,無所不至。」《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至於兵船來到的話,乃是謠言,還祈從中替府憲說明,免致驚疑云云。」
伯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名。周代善於相馬的人,其名傳說紛,或為王良、孫陽。《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