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51 ms
共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層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2.並立式層遞:指在語文中,將兩種同一性質的層遞平列的層進排列的修辭技巧。如: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3.雙遞式層遞:指在語文中,當甲乙兩現象有因果關係時,乙現象於是視甲現象的層遞也自成層遞現象的一種修辭。如:方孝孺<指喻>:「始發之時,終日...
|
意氣用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氣用事」是指一個人憑意氣處理事務。這句成語見用於明.唐順之的〈寄黃士尚書〉。唐順之(西元1507∼1560),明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學者稱「荊川先生」。是明代重要的散文家,提倡唐宋古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為明代重要文學流派的代表。這篇〈寄黃士尚書〉,唐順之深覺自己以前處理事務只憑情緒而缺乏理智,導致基礎空虛、不踏實的弊病,因此現今想要洗滌心境,擺脫束縛,在慎獨、致知處下功夫。後來「意氣用事」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處理事務但憑情緒,缺乏理智。
|
麻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於神經或肌肉受到損傷,導致知覺或運動功能喪失。[例]他在車禍中受了重傷,下半身都麻痺了。
|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遠不會被推翻的至理名言。其中也用到...
|
格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窮究事物的道理。《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蘇軾〈謝兼侍讀表〉:「恭惟皇帝陛下,聖神格物,文武憲邦。」
|
朱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他把傳統的綱常加以理論化和通俗化,認為「三綱五常」應是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並且認為這是永存而不滅的。這套學說對專制主義和帝皇權力的強化有很大的作用,後來成了統治者的正統理論,影響深遠而巨大。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學術界常以「程朱學派」稱之。 評價陳榮捷肯定朱熹的成就:一、新儒家哲學之完成。二、道統觀念之完成。三、以四書代五經。
|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遠不會被推翻的至理名言。其中也用到...
|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理,包含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所謂「致知在格物」,就是要推廣我們的知識,去窮究每一事物的義理。人心是靈明的,是具有識見的,每一個事物也都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沒有將事理研究澈底,使得知識無法達到完善的境界。所以教學一定要讓求學之人,運用已知的道理做基礎,更進一步的去鑽研窮究,以求造詣達於極點。努力研究的時間久了,自然有一天會「豁然貫通」,也就是頓時領悟明白,貫串了前後的事理。這樣一來,對於一切事物的內外大小,無不通曉。這就是窮究...
|
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禮記》篇名。相傳為曾子所撰,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至宋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
程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生於北宋仁宗明道二年(西元一○三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大觀元年(西元一一○七年),享壽七十五歲。字正叔,為程顥的胞弟,少明道一歲。二程秉氣,大程溫和而重直覺;小程剛烈而重客觀,其學對後世格物致知的理學派影響極大。 著作:經學和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程氏易傳》四卷,《程氏經說》八卷,《伊川文集》八卷,及和大程合錄的語錄以及遺書。觀點:性即理,一陰一陽之謂道,心性情三分……。評價:馮友蘭:「程明道,為程朱理學一派之先驅。」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