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96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街頭伶人行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Zinkenisten指德國街頭伶人行會。十四世紀初遊唱樂人(Minstrel)此名詞出現以後,許多工會(Guild)和同業組織逐漸形成,其歷史可溯自十七世紀。在此所謂街頭伶人,主要指新年時在街頭演唱聖誕歌曲並表演舞蹈的歌者和舞者,等於英文的Waits〔見Waits〕。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街頭小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陸地區的街頭巷尾流傳的小型報刊。以傳播知識、趣譚,或內幕祕聞、色情暴力等消息為主。題材廣泛,文字生動,深受讀者歡迎。
街頭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Waits原文亦寫為Wyshtes,原義指英國鄉村的更夫,在夜間報時。中世紀的英格蘭,甚至更早在威爾斯,則指家僕,他們的職責之一是在餐宴中端送食物時奏樂,偶爾唱歌。到十五、十六世紀時發展成為一支由樂師組成的樂隊,由鄉民支薪並供應漂亮的制服,在紀念節日負責奏樂。到了十九世紀,各式默劇演員於新年時,在富豪名流家門前演奏聖誕音樂以求賞犒,從前他們還進入大廳表演季節性舞蹈;一直沿用到今日,成為聖誕節在街頭表演歌舞的街頭伶人。
《大陸音樂辭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街頭流動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名詞。源自西班牙語,意指「小規模的戰爭」,演員在公共場合抓住機會演出短劇,極力諷刺頗受爭議的主題,或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別的議題之上,可比打游擊戰。同時也稱為「反抗劇場」(Protest Theatre),由美國加州農夫艾爾提特羅(El Teatro)帶領,以促成「聯合農場工人」(United Farm Worker)的罷工行動。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街頭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共同理念的人,為引起社會注意,以達到某種目的而在街頭從事的活動。如無住屋團體所辦夜宿臺北街頭的活動。
屠丹克;街頭行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早期每年在比利時之安特衛普(Antwerp)及其他各地表演之街頭行進式舞蹈。屠丹克(Tewrdannckh)為中古時代英雄之名,可能源自條頓族(Teuton),並逐漸變成為冬至慶典。屠丹克之名最早見於1519年在奧格斯堡(Augsburg)印行,題名為《聲譽崇高的俠客、武士與英雄 ── 屠丹克爵士冒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he praiseworthy valiant and high-renowned knight and hero, lord tewrdannckh)一書中。此書後由英國倫敦霍爾班社(Holbein Society)於1884年複製刊行,書中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方位:(1)表示上、中等方位。如:「街頭行人多」、「夜頭風起覺神來。」(2)表示邊、前等方位。如:「潯陽江頭」。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區中比路小的行道。如:「街道」、「大街小巷」、「街頭巷尾」。
櫛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披星戴月,風吹雨打,風餐露宿反義:飽食終日,養尊處優辨似: 櫛,音ㄐ|ㄝˊ。梳理。不可寫作「節」。 「櫛風沐雨」及「風餐露宿」都有在外勞累艱苦的意思。 「櫛風沐雨」側重於到處奔波的辛勞;「風餐露宿」側重於生活行旅的艱困。 櫛風沐雨 風餐露宿 辨似例句 ○ ㄨ 要不是那些工程人員~,日夜趕工,今天我們哪有捷運可搭乘? ㄨ ○ 這個流浪漢無家可歸,只好~流落街頭
參差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犬牙交錯,良莠不齊,長短不一反義: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辨似: 「參差不齊」及「良莠不齊」都有不整齊的意思。 「參差不齊」適用範圍較廣,可用於大小、長短、程度等的不整齊;「良莠不齊」專用於好壞不一的不整齊。 參差不齊 良莠不齊 辨似例句 ○ ㄨ 她打算趁暑假時,好好整一整滿嘴~的牙齒。 ○ ○ 這些街頭畫家水準~,找他們畫畫時,得多作觀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