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規勸。同「諍」。《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
探驪得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出處)2.1 譯文3 近義4 反義5 例句 釋義深入深淵採驪龍下巴的千金寶珠。比喻文章寫作掌握要領,抓住題旨而寫得扼要精彩。驪,黑色的龍,傳說黑龍頷下的珍珠極為名貴。 語源(出處)莊子 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譯文這千金的珠子,一定是再九重深淵中的驪龍下巴之下。 近義切中肯綮 鞭辟入裡 一語中的 一針見血 反義隔靴搔癢 言不及義 不知所云 漫無條理 例句若文章取材豐富又探驪得珠,必會獲得師長們的好評與青睞。
作威作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儒林外史》第六回:「平日嫌趙氏裝尊,作威作福,這時偏要領了一班人來房裡說:『大老爹吩咐的話,我們怎敢違拗?』」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注解〕 (1) 治絲而棼: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見「治絲而棼」。 (2) 州吁:春秋衛國人,莊公之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ㄒㄩ。 (3) 阻兵:仗恃著強大的軍力。阻,依恃、依仗。 (4) 安忍:安於行使殘忍之事。 (5) 濟:成功、達到目的。
治絲益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理絲線時,不先找出頭緒,以致越理越亂。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也作「治絲而棼」。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辨菽麥」。見「不辨菽麥」條。 01.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 參考詞語︰智昏菽麥注音︰ㄓˋ ㄏㄨㄣ ㄕㄨˊ ㄇㄞˋ漢語拼音︰zhì hūn shú mài釋義︰謂智力不能辨認豆麥。形容無知。見「不辨菽麥」條。 01.南朝梁.劉峻〈辯命論〉︰「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參考詞語︰僅辨菽麥注音︰ㄐ|ㄣˇ ㄅ|ㄢˋ ㄕㄨˊ ㄇㄞˋ漢語拼音︰jǐn biàn shú mài釋義︰謂智力只能夠辨認豆麥。形容無知。見「不辨菽麥」條。 01.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陸子駱提婆者,出於皁隸,本是靴工,愚暗庸短,僅辯(...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王令〈唐介〉詩:「信乎介亦壯男子,直能金鐵其肝脾。雷霆之怒萬鈞重,人主之威猶過之,一語所犯百死在,要領可斷族可夷。」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綱,網的大繩。目,網的孔眼。綱舉目張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民國.連橫〈臺灣通史序〉:「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而臺灣氣象一新矣。」後亦比喻條理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要領。《書經.秦誓》:「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世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熟習世俗人情習慣,待人處事圓通周到。《官場現形記》第六回:「其實有人孝敬他老人家,他的為人又極世故,一定必須要領人家情。」《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再者,世故熟悉,做得成事業,講得來平權,再沒有悍妒等類的性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