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芻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稱自己的議論淺陋。[例]胡適為提倡白話文學,曾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漸漸回歸中國古典之傳統。與林以亮等人合譯《美國詩選》在香港出版,與國語派作家展開文白之爭(文言文、白話文),同年去菲律賓講學,並在東海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兼職,三女佩珊出生1962年 參加菲律賓亞洲作家會議,〈書袋〉中譯本連載於《聯合報》副刊1963年 散文集《左手的繆思》、評論集《掌上雨》出版,〈繆思在地中海〉中文翻譯連載《聯合報》副刊1964年 詩集《蓮的聯想》出版,舉辦紀念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現代詩朗誦會於耕莘文教院,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至美國講學一年1965年 散文集《消遙遊》出版,西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古文或古典詩、詞、曲,翻成白話詩、文,藉此可測出學生對原文理解或感受的程度,也可以檢驗出學生運用白話文的能力。不只如此,同樣的理念也可以運用在「今」翻「今」上,亦即不同文體間的轉換,所以此種命題方式可定名為「改變文體式」。例題如下:老獅子,毛髮長。瘦猴子,來幫忙。大剪刀,喀喀響。老獅子,頭頂光。瘦猴子,心裡慌。幫來幫去,幫了個倒忙。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1997年,台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在其母校板橋國小立張我軍石像,表彰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貢獻:日據時期,1924年(大正12年)之前,台灣的文學界籠罩在一片吟風弄月,無病呻吟的擊缽、吟唱舊詩之中,加上台灣總督府對士紳階級的懷柔政策,鼓...
奉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這本話文,出在空緘記,如今依傳編成演義一回,所以奉勸世人為善,有詩為證。」
演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採取史實為筐架,再加入傳聞而編成的小說,如《三國演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這本話文,出在空緘記,如今依傳編成演義一回。」
語體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詞、語法等各方面接近口頭語言的書面語。也稱為「白話文」。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正值新文化運動興起并走向高潮時期,林語堂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在《新青年》上發表研究漢字的文章,提倡白話文學,並與胡適成為好友。1919年,林語堂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比較文學,1920年,在德國殷內大學修習莎士比亞戲劇,後又到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師從漢學家唐拉狄,研究中國的古音韻,取得語言學博士學問,1923年回國。林語堂回國後,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語言學教授,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語絲派"陣營的主將。1926年,轉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3月,林語堂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出任外交部秘書。9月回到上海﹐被蔡...
巖牆之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音1.1 釋義1.1.1 原文1.1.2 白話文解 注音 |ㄢˊ ㄑ|ㄤˊ ㄓ ㄒ|ㄚˋ 釋義巖牆,高峻而將要倒塌的牆。巖牆之下指危險的處所。孟子˙盡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原文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白話文解孟子說:“没有一樣不是天命(决定),顺從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運;因此懂天命的人不會站立在危墙下面。盡力行道而死的,...
文言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文飾、與口語不同的文體。通常詞句較精簡。相對於白話文或語體文而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