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名的人士。[例]胡適提倡白話文,是中外皆知的名士。
朱自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他運用白話文來描寫景緻最具能吸引人。 著作散文:〈蹤跡〉、〈背影〉、〈歐遊雜記〉、〈倫敦雜記〉、〈你我〉語文論述:《新詩雜話》、《經典常談》、《詩言辨志研究》、《標準和尺度》、《語文零拾》、《論雅俗共賞》、《書評與議文》其他:《雪朝》、《毀滅》(長詩) 評價李素伯說散文集《背影》給人以「芳香的迷醉」,郁達夫則評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而李廣田評價:「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但還是有一些作家指...
為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善、做好事。《書經.泰誓中》:「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漢.孔安國.傳:「言吉人竭日以為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這本話文,出在空緘記,如今依傳編成演義一回,所以奉勸世人為善。」
五四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於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引起北京的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到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重新省思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影響甚鉅。[例]五四運動提倡的白話文,在當時的文壇掀起了巨大的波濤。
胡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思想家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獲英美各大學致贈名譽博士學位三十五種。任北京大學教授時,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文學改革。曾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校長、駐美大使、國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章實齋年譜》、《先秦名學史》、《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丁文江的傳記》等數十種,另輯成《胡適文存》。
簡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單便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所以今日依著本傳,把此話文重新流傳于世,使人簡便好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隔了兩日,果然一輛東洋車,悔生帶著行李來了。原來甚是簡便,一個外國皮包很大,一具鋪蓋很小。」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端」,單獨的政治革命並不能將其除去,必須進行倫理道德革命,故提出了「三大主義」,主張將文言文改為白話文,文章之內容需切合實際。 著作《獨秀文存》、《陳獨秀著作選编》等。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82(64歲) 《城南舊事》由上海製片廠拍成電影並榮獲多項國際影展大獎1985(67歲) 《剪影話文壇》獲選1984年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1990(72歲) 主編《何凡文集》並榮獲圖書主編金鼎獎1994(76歲) 獲頒第二屆「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1998(80歲) 獲頒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頒贈「終身成就獎」1999(81歲) 獲頒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城南舊事》德文版榮獲瑞士「藍眼鏡蛇獎」2000(82歲) 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榮譽文藝獎章」、《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出版 、《城南舊事》獲選「二十世紀中文...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的日治時期裡,每個作家因為創作而使用不同的文學語言,因此而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諸如傳統漢文、台灣白話文、中國文言、中國白話以及日文。但是歷經終戰、禁用日文以來,如陳千武等這些在日治時期已經完全習慣日文創作的詩人,突然斷止了創作的工具。然而,語言跨越猶可忍受,戰後因為白色恐怖的政治牢籠而帶給前輩作家莫大的恐懼,有些作家就乾脆停止文學的創作。陳千武以及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群,忍受轉換語言所帶來的痛楚,對不同語言文字的文法與寫作技巧重新學起,經過一段漫長的學習和摸索,他們重生了!然而,他們也已然老矣! 連結參考網站:國家圖書館當...
賴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 幼年接受古典漢文教育,後受完整日本語教育,漢語白話文全靠看書自學的他,堅持使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許多小說、散文、評論、新體詩,是使用漢語白話文創作現代台灣文學小說的第1人,並嘗試將台語(台灣河洛話)寫入小說對話,是台灣鄉土文學和用台語做文學寫作的第1人。• 他用漢詩(漢語古典詩)言志、抒懷,用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