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1.47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源分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經濟活動中,由於資源稀有性(scarcity of resource)的產生,造成可用資源的匱乏與不足。在資源稀有下,如何使既得的資源能夠發揮使用的效率,達成公平、合理的原則,就要注意到資源有效分配的問題。資源分配者可以優先順序(priorities)或取捨(trade-off)等方式,來達成分配效果。
資源回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已淘汰廢棄的物資再回收利用。如紙、鐵、鋁、玻璃、塑膠等製品。也作「垃圾回收」。
資源的稀有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的稀有性即資源的不足,亦即指自然資源不敷使用。經濟學家所謂自然資源,如水利、礦產、石油、森林以及土地等可以開採利用的資源。由於人口不斷地增加,以及人類對資源過度的使用,使地球上可以開發的資源,在經年累月使用下愈來愈少。但是嚴重的問題是,資源有限,慾望卻無窮。如何使有限的資源,滿足人類無窮的慾望,是當前各國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要想解決這個難題,經濟學家重視資源的分配問題,也就是說,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用途上,所以必須要研訂資源分配的優先順序以及如何作變更及取捨,以滿足目前及未來的無窮慾望。
  資源稀有性的觀念運用在教育上,是指可以分配到的教育資源(指人力及...
環境與自然資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與自然資源是自然產生而非人為製造之物品及服務 (goods and services),可細分為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流量資源(resources flows)與環境資源(environment resources)三大類。
1.自然資源指自然界所提供且可以被分割為細小單位的資源,其另一特點是必須再投注勞力或資本等投入,才可為人所使用,亦即將自然資源視為原料(raw material)的同義字,如石油、森林、魚、土地等等。
根據資源存量是否可以再生,可將自然資源分為:
(1)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可為...
資源共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多個用戶共用計算機系統之中央處理器時間及儲存空間的一種作業模式。
  資源共享是圖書館事業必走的一條路,也就是趨勢。
  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有4:(1)資訊爆破;(2)科技的進步;(3)書刊價格的高昂;(4)由於社會、經濟、地理的因素造成「有」資訊和「無」資訊之間的差距。
  資源共享乃是指一群圖書館的合作關係,也就是伙伴關係,館際間建立這種關係必須具備下列3種條件:(1)每一圖書館必須擁有可資共享的資源;(2)每一圖書館必須具備資源共享的意願;(3)館際間必須制定實行資源共享的計畫。
  資源共享與館際互借並不完全相同,館際互借原來成立的目的在於提供專門資料以供研究之用,並不是用之為發展書藏的代用品,在資源共享的情況之下,祇有...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目錄1 意義2 管理模式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意義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係以科學的方法,計畫,執行與評鑑的過程,將組織內部的人員作最合適的定位,讓她們得以活用,與維持人力的充足。幾位學歸納出以下四點管理的方法1. 人力資源的取得:根據組織目標作為遴選的重點,當然招募時對外公開的資訊,也以組織目標有興趣者為佳。2. 人力
人力資源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力資源發展」亦稱為人力資源開發,保讓天生所具備的潛能充分發揮。過去,經濟學家所謂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必須開發出來才有生產價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在致力於經濟復甦或經濟發展時,發現自然資源固然重要,但缺乏人力資源,經濟發展亦會受到影響。人力資源的生產價值更可能駕凌自然資源之上,人力成為可資利用的資源,正如自然資源一樣需要發展或開發。其方式最重要者是正規教育,其次是在職訓練,以及健康、營養、工作環境等,對人力資源發展都有相當的影響。
  在就業時,亦需注意激勵、安定、以及訓練等誘因與措施,人力資源發展才有助於生產力的提升。
  人力資源發展(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簡稱HRD),亦稱為人力資源開發,使得天生所具備的潛能充分發揮。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致力經濟復甦時,發現缺乏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影響極大。80年代興起的一種提升組織人力資源質量的管理策略和活動,是不斷發展的一個職業領域和科學,培育社會中所有人的知識、技術能力、發掘潛能的過程。「人力資源發展」比較重視個人的發展,是從個人內在配合組織外在發展。而「人力資源管理」則比較強調外在組織的需要,配合人力的提升與運用。組織的成長是配合個人能力的發展。使人適其所,盡其才,就是人力資源發展的要義。 而「人力資源發展」的重點為改善組織成員的知識...

張添洲編(1999)。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發展。臺北市:五南。楊美華(1996)。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發展。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3(3),17-30。MBAlib智庫百科(2011)。人力资源发展。上網日期:2011年7月29日,檢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4%BA%BA%E5%8A%9B%E8%B5%84%E6%BA%90%E5%8F%91%E5%B1%95。
資源教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教室」是在普通學校中專為具有顯著學習困難或行為問題的特殊學生所設立的特殊教室,聘有受過特殊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或輔導人員,及配置有教學所需之教材、教具、教學媒體和圖書資料等;其特點為特殊學生平常分散於普通班中上課,只有在特定時間內到此接受不同需求的特殊教育。
  資源教室是一種因應特殊兒童與一般兒童混合就讀而興起的方案,亦是一種居於特殊班和普通班級之間的教學計畫,因此常被視為特殊兒童回歸主流的過渡橋梁。
  一般普通學校中所設置的資源教室旨在提供:資賦優異、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學習障礙學生及各種特殊需要的學生使用。因此其主要功能有二:(1)運用教育診斷的技...
資源教室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教室形式(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早期的文獻資料顯示資源教室的類型歷經不同的演變過程,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資源教室的類型乃呈現不同的風貌,Hammill和Wiederholt(1972)首先提出在資源
教育資源分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資源分配是指人力、物力等資源在教育上配置情形及分配效果而言。在人力方面,包括教職員工等質與量於各級教育中的配置是否允當;而物力方面,則是指教育經費在各級教育、各所得階層中分配的效果。教育經費分配效果,從性質與功能言,可以分為直接與間接分配,前者又稱為教育的所得效果;後者則稱為教育的替代效果。如果在教育經費分配上,能夠兼及兩種效果,不僅能夠達成財政公平的原則,也有助於租稅移轉的效果,實踐教育機會平等(equity)的理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