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1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正缺失流弊,卻超過了適當的程度。[例]對小孩的處罰應適可而止,矯枉過正往往會產生反效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踰越、超過。通「陵」。《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越過、超過。如:「逾牆」、「逾時不候」、「年逾六十」。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著書逾十年,幽頤靡不推。」宋.蘇轍〈六國論〉:「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青出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話中演變成「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原來是用來比喻學習的效果,後多用來比喻學生表現較老師出色,晚輩成就超過前輩。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超過、超越。《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
超過的、剩餘的。《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內妾無羨食,外臣無羨祿。」
曾參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杼:音ㄓㄨˋ,梭。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器物。 (5) 踰牆:跳牆。踰,音ㄩˊ,越過、超過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下弟子的期許極大。在〈子罕〉篇中,孔子便說:「不可以小看年輕人啊!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不會超過我們這一輩呢?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一方面也是警惕和勉勵年長者,如果只會倚老賣老而不肯努力,就會被後生晚輩趕上。後來「後生可畏」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令人敬畏。
鬼斧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技藝高超的意思。 「鬼斧神工」側重於技藝非人力所能及,多用於形容自然景觀;「巧奪天工」側重於技藝已超過天之所為,多用於形容人工藝品。 鬼斧神工 巧奪天工 辨似例句 ○ ㄨ 凡是看過金山野柳海岸的奇石的人,莫不驚嘆大自然~的奇妙! ㄨ ○ 這些奇妙的小玩意兒做得真是~,令人愛不釋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