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曇花一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舍利弗,曾央請師父講解佛法給他聽。釋迦牟尼要他仔細聽講,此時會場內還有五千個修道人。釋迦牟尼要開始講道時,這五千人起身離開了,釋迦牟尼看了只跟舍利弗說:「我現在要說的佛法,為世所希有,就如三千年才開一次的曇花般珍貴,你們當信勿疑,因為我是不說虛假言語的。」後來「曇花一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現便迅速消失。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lì bàn gōng bèi釋義︰猶「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01.南朝梁.釋僧祐〈釋迦序〉:「今鈔集眾經,述而不作,庶脫尋訪,力半功倍。」 參考詞語︰力省功倍注音︰ㄌ|ˋ ㄕㄥˇ ㄍㄨㄥ ㄅㄟˋ漢語拼音︰lì shěng gōng bèi釋義︰猶「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01.唐.王績〈答馮子華處士書〉:「近復有人見贈五品地黃酒方,及種薯蕷、枸杞等法,用之有妙,力省功倍。」 參考詞語︰功倍事半注音︰ㄍㄨㄥ ㄅㄟˋ ㄕˋ ㄅㄢˋ漢語拼音︰gōng bèi shì bàn釋義︰即「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01.宋.彭龜年〈送張少卿知漢州用漢字韻〉詩:「願言堅晚...
花團錦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續傳燈錄.卷一四.明州天童可齊禪師》:「澄潭皎月,隨機施設,縱奪臨時,縱之則句句攢花簇錦,處處釋迦道場。」 參考詞語︰花攢錦簇注音︰ㄏㄨㄚ ㄘㄨㄢˊ ㄐ|ㄣˇ ㄘㄨˋ漢語拼音︰huā cuán jǐn cù釋義︰猶「花團錦簇」。見「花團錦簇」條。 01.元.無名氏《賀元宵.第二折》:「說元宵佳節時俗,喜鰲山高接雲衢,蓋的來花攢錦簇,有千般像生人物。」 02.清.金埴《不下帶編.卷六》:「把一個洛陽街,花攢錦簇美前程,生扭作望江亭,風清月冷喬丰韻。」 參考詞語︰花簇錦攢注音︰ㄏㄨㄚ ㄘㄨˋ ㄐ|ㄣˇ ㄘㄨㄢˊ漢語拼音︰huā cù jǐn cuán釋義︰猶「花團錦簇」。見「花團錦簇」條...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個個體;當證成佛身時,三者則合為一體。欲修行者,必須先了解這個道理,然後順應因緣來修行,如此便能與佛祖最初的修行相應和。這就好像雖然關起門在家製造車子,但因為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所以成品能完全符合應行的軌跡。「閉門造車」這句成語在這裡原是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後則轉用於比喻凡事只憑主觀辦事,不問是否...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應,在他未得道之前,兩人生生世世結為夫妻。在善慧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告訴他日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借花獻佛」,用來比喻借用他人的東西來作人情。
不可思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天四天王天的四王。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腰的一座小山,名為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四王各居一峰,護持釋迦佛世界的四大洲。在中國寺院塑像一般為:東方持國天王,白色身,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青色身,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色身,手繞一條龍;北方多聞天王,綠色身,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成為中國式的佛教護法神。 (6) 忉利諸天:忉利天的諸神。忉利天又作「三十三天」,佛教宇宙觀中,此天位於欲界六天之第二天,係帝釋天所居之天界,位於須彌山頂。山頂四方各八天城,加上中央帝釋天所止住之善見城(喜見城),共有三十三處,故稱三十三天。忉,音ㄉㄠ。〔參考資料〕 《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永寧寺,熙平元年,...
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膽顫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體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禮敬三寶(佛、法、僧)的儀式,以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行禮,見用於佛經中。如唐.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述及阿難,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聞第一」的稱號。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