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26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現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生起呈現。《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五三:「然有一類煩惱現行,前後相牽非無次第。」
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繫,無為無因果。」《南史.卷五七.范雲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阿毗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三藏中屬於論藏的典籍。譯自胡語。指對佛陀教法以非常精細而系統化著成的佛教典籍。《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問曰:『修多羅、毗尼、阿毗曇有何差別?』」也作「阿毗達磨」。
劍樹刀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典籍中描述的一種地獄情境。山路是刀刃構成,走在其上皮肉斷碎,林上樹葉都是銛利劍刃,風吹葉落,會斬剌肢體。見《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一。後人據以製造一種極殘忍的刑罰。也作「刀山劍樹」。
我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的自我之心態。《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九:「由我執力,諸煩惱生,三有輪迴,無容解脫。」
五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指能產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作用的感官。《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言五根者,所謂眼、耳、鼻、舌、身根。」(2)指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進入聖道,調伏煩惱的力量。信根是對三寶生起清淨的信心。精進根是努力的長善除惡。念根是對當下每個念頭、感覺都清清楚楚。定根指修習四禪。慧根指如實知四聖諦。《雜阿含經》卷二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三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梵語samādhi的音譯。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無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三摩地者,於所觀事令心專一為體,智所依止為業,令心專一者,於一境界令心不散亂故;智所依者,心處靜定知如實故。」也作「三摩帝」、「三摩提」、「三昧」。
意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法境六根之一。產生意識作用的基礎。佛教部派或主張是某種看不到的物質,或主張是前一剎那的意識。唯識宗則稱末那識,一種比意識更微細的意識為意根。《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三:「第六意根,於能了別一切境識有增上用。」
餓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宇宙觀中,一類處在極度飢渴狀態的眾生。屬三惡道之一。餓鬼由於過去所造的罪惡,視水如膿血,食物入口如炭火。所以恆處於飢渴中。《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八:「如餓鬼女白目蓮云:『我夜生五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亦然,雖盡而無飽。』」也稱為「薜荔」。
十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特有的十種能力。一處非處智力;二業異熟智力;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種種勝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盡智力。《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七:「佛十力、四無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