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8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地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曰:「善。夫築城郭1>,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2>,以威3>鄰國者乎?」子胥曰:「有。」闔閭曰:「寡人委計於子。」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任末1>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2>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3>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時,前秦苻堅打算大規模進侵,石越以東晉有長江天險阻隔,不宜興兵。苻堅卻說:「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典出《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後比喻軍隊眾多,兵力強大。
彈丸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舊唐書.卷一一一.高適列傳》:「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於全蜀太平之人哉?」
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坎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後來「化險為夷」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
精衛填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帝幼女溺死東海,化為精衛鳥,銜木石以填東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經.北山經》。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亦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難險阻,我們都將以精衛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依照。如:「按照」、「按圖索驥」。唐.高適〈東征賦〉:「按山川之險阻,救天地於屯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險阻、要塞。《說文解字.𨸏部》:「限,阻也。」《戰國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打鬥、擊殺。如:「格鬥」、「格殺」。《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威王彰傳》:「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旋轉所形成中心較低的地方。如:「漩渦」。唐.杜甫〈最能行〉:「欹帆側柂入波濤,撇漩捎濆無險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