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03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人質問或駁斥時沉默不語或無言以對。《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起初王員外已有八九分不悅,又被趙昂這班言語一說,湊成一十二分,氣得啞口無言。」《文明小史》第二回:「張師爺聽了這話,把他羞的了不得,連耳朵都緋緋紅了,登時啞口無言。」
體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遭人批評、駁斥的,一無是處,面目全非。如:「他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信從者少如漢衛宏、魏王肅、晉葛洪,皆從亡缺之說。但古今以來的學者,梁玉繩、範文瀾、余嘉錫等皆予以駁斥。卷十二本紀第十二孝武封禪書》補並改篇名 表 史記卷十三 夏商周年表|三代世表 第一 史記卷十四 春秋歷史年表|十二諸侯年表 第二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 第三 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 第四 史記卷十七 西漢諸侯列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第五 史記卷十八 西漢列侯列表 (功臣侯) (高帝始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記卷十九 西漢列侯列表 (功臣侯)|惠景間侯者年表 第七 史記卷二十 建元 (漢朝)|建元西漢列...
贊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駁斥、反對、反駁、異議
反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駁倒、駁斥、辯駁、批駁、反對
排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排除駁斥。《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序》:「雖時有忠公,而竟見排斥。」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BC理論(ABC theory)目錄1 理論原則2 駁斥歷程3 不合理的信念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主要是由ABC三個分別的字母,代表著不同的涵義,而此三個字詞間也有彼此相對的關係。A意旨引發的事件,即為Activating event;B意旨個人的信念系統,是個人對於A事件的解釋、看法以及價值觀,即為Belief;C意旨結果,即為Consequence。但值得注意的是,所發生的事件A並非直接導致C的結果,而是B的解釋而產生出C的結果。舉例而言,婦女在離婚後產生沮喪的情緒,但或許並非離婚事件就會導致此反應,應是...
批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拒絕、否決、駁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