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76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書.卷八二.祖瑩1>列傳》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驅逐僮僕,父母寢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高允每歎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瑩以文學見重,常語2>人云:「文章須自出機杼3>,成一家風骨4>,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蓋譏世人好偷竊他文,以為己用。 〔注解〕 (1) 祖瑩:字元珍,魏范陽遒人,生卒年不詳。少時好學耽書,以晝繼夜。好屬文,及長以文學見重。 (2) 語:音ㄩˋ,告訴。 (3) 機杼:織布機。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逐、排除。通「屏」。《禮記.大學》:「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漢.鄭玄.注:「皇云:『迸,猶屏也。』」
舉棋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棋不定」本指下棋時,不能決定下一步怎樣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一個故事:春秋時,因為無道被驅逐在外的衛獻公,派使臣來和甯喜商議回國復位的事情,甯喜同意了。大叔文子聽到之後就說:「唉!《詩經》有言:『我自身都不見容於人,哪裡還顧得到我的後代?』甯喜可說是不顧後代的人。怎麼可以答應這件事呢?君子行事要考慮周密,《書經》上說:『凡事自始至終都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詩經》也說:『要日夜努力不懈,全心全意地侍奉國君。』今天甯喜對迎立國君復位這事的態度還不如下棋來得慎重,他怎能免除禍害呢?下棋的人如果拿著棋子卻不知道下在哪裡好,就無法戰勝對手,更何況是迎立國君這樣的大...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是說春秋時,周莊王的寵妾生了個兒子子頹,個性荒淫無知。惠王時,有幾個大臣發動叛亂,奪取政權,將惠王驅逐,改立子頹為王。惠王逃到鄭國,鄭厲王打算從中調停,但聽說子頹和大臣們每天聽歌觀舞、尋歡作樂,便對虢叔說:「我聽說表達哀樂不看時機,必會遭致災禍,子頹在國家動亂時還那樣日夜笙歌,簡直是『樂禍』。連刑官在執行死刑時,君王都不應設宴享樂,更何況是他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之時。眼前大禍臨頭還不知憂慮,這種人能接受他嗎?」於是決定轉而支持周惠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幸災樂禍」,用來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驅逐、驅趕。如:「把他轟出去。」《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我是公婆娶來的,我妹子請來的,只怕你轟我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驅逐、驅趕。《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魯公子聽小姐縊死,還道是做成的圈套,撚他出門。」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林則徐〈會批義律稟〉:「因此次尚在收繳之際,是以從寬驅逐;如將來再有他夷明知故犯,定照新例嚴辦,不能再邀寬貸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驅逐、趕走。如:「把這隻狗攆走。」《紅樓夢》第五八回:「我們攆他,他不出去。」
賞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財物賜給有功或卑幼的人。《墨子.七患》:「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七患也。」《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辭曲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2.賞賜的財物。《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舊五代史.卷六五.唐書.列傳.李建及》:「建及有膽氣,慷慨不群,……善於撫御,所得賞賜,皆分給部下,絕甘分少,頗洽軍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消除、驅逐。如:「祛痰」、「祛災」、「祛除迷信」。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嘗謂有能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