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64 ms
共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例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作為1:100000,另外比值的表示方式則寫成1/100000。學生了解比例尺的圖形表示後,可提供一些應用問題,如當比例為1:100000時,則地圖上的3公分,代表實際長度的距離為多少,透過此例題,學生將可更加了解比例尺之運用,並且複習到比的擴大與縮小。(註1) 比例尺應用完成上述活動後,老師可準備充分之題目,讓學生熟悉由比例尺圖轉換至比例,或者透過比例來求取實際長度之例題,接著則可進一步教導比例尺之特性。首先為不同比例尺下範圍的不同,當大比例尺時,代表其比值較大,因此每一公分可代表的距離較少,例如1/100一公分可代...
|
林文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紀念文集》洪範書店 1991年 文學觀點林文月女士的散文寫作已逾三十多年,對於散文寫作她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她曾說:“散文的經營,是必須費神勞心的,作者萬不可忽視這一番努力的過程。但文章無論華麗或樸質,最高的境界還是要經營之復返歸於自然,若是處處顯露雕琢之痕跡,便不值得稱頌”。 評價林文月女士20世紀30年代出生於上海的日本租界,與大陸有些淵源,然而畢竟是久居台灣,因而在大陸鮮有盛名,出版的作品也不多。她懷有“三筆”,一筆是學術論著,著成《澄輝集》、《謝靈運及其詩》、《山水與古典》等作品;一筆是文學翻譯,引介了《源氏物...
|
茅塞頓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茅塞頓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茅塞」是指山徑少人走,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在這章中,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常常走動,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茅草就會阻塞山路。意思是說,聖人之道,要學而時習,不可捨而不修,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德業才可精進。「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後來「茅塞」一語就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頓開」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突然間想通了。所以「茅塞頓開」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
|
惰性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訴你棒球隊的得分,他的祕訣是什麼?」在大學生看到這些問題之前,研究者要某些學生記憶一張列表,列表列了一些顯然有助於解決問題的句子。其中一是:「在任何比賽開始之前,比賽的得分是0比0」。研究者告訴其中一些學生說,解決問題時,可以用這些句子做為線索。這類學生在問題解決作業上的表現遠優於其他學生。而且,若學生只是記得這些線索,研究者卻沒有告訴他們可以使用這些線索的話,其作業表現並沒有優於從未看過這些線索的學生。這實驗告訴我們,即使在你的記憶內擁有適當訊息...
|
囤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存物品。如:「每到颱風將來臨時,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囤積一些食物。」《明史.卷七九.食貨志三》:「自世宗初,災傷撥補日多,而山東、河南以歲歉,數請輕減,且二倉囤積多朽腐。」明.楊基〈送許山人歸長干别業〉詩其三:「疏食且不飽,而況有囤積。」也作「屯積」。
|
維高斯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opment),指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並不一定如皮亞杰所論述的受到年齡所限制。如果有一個導師讓兒童嘗試一些他能力以外的事物,可以加快他的成長過程。 維谷斯基對語文學習的看法維谷斯基認為語文是兒童心智發展佔有主導的地位。他提出了“Constructive Theory”來描述兒童認知的發展過程。相對於皮亞杰的四個階段,維谷斯基提出了思想發展的四個過程:知識構架從學習帶領發展與社會不可分割的發展,及語言在認知發展所佔的主導角色。維谷斯基認為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僅是語文的一部份,語文的學習應是整體的。另一方面,他認為在語文的學習活動...
|
達官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級官員和社會地位顯要的人。[例]他父親所交往的都是一些達官貴人。
|
校園倫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園倫理目錄1 前言2 定義3 校園倫理的問題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校園倫理的涵義極為複雜,所謂的倫理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相處關係的道德規範,而社會也是透過這層人際關係所形成的,為了維持社會的和諧,人們通常必須遵守一些必要的規範,而這些規範就是所謂的倫理。 定義校園倫理的意義,應以校園特質為優先研究部分,學校文化本身是一種次文化的產生,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影響著校園內的成員們,包含教職員及學生等,當然同時也受到了社區文化的影響,進而生成更複雜的文化內涵,最後便形成了所謂的校園倫理,就其功能性而言,包含了內在的與外在的,...
|
不可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
封建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勢的領主。接著是臣屬於國王的領主,稱為諸侯:最後是普通的莊園主。在交換效忠誓約的同時,諸侯往往會獲得一些封地。封地的拉丁文就是采邑或封建的意思,因此這個社會制度才會較封建制度。封地通常是指建有城堡的地產。這種封建制度最早見於加洛琳王朝,而後漸漸擴展至全歐洲。封建領主行使君王的權力,他們具有審判權、鑄造金幣和徵收稅金。教會則是致力於減弱騎士的暴戾之氣,當教會推行上帝的和平時,即使是在打仗期間,戰事也會停止。 祈禱的教會人士在基督教的世界中,教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早色。教會不僅擁有土地,還可以徵收稅金,更會興建醫院救助病人和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