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25 ms
共 1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末年,項梁和他的姪子項羽住在吳中,因為項梁足智多謀,兩人頗受地方敬重。秦二世元年,陳勝等人從大澤起義抗秦,會稽郡守殷通將項梁找來,對他說:「浙江以西都已經造反了,這是上天要亡秦國。我曾聽人說過,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否則將被人所制。所以我也想趁此時發動軍隊抗秦,並請您和桓楚統率軍隊。」項梁不想和殷通合作,便與項羽用計把殷通殺了,並接管會稽郡與殷通的軍隊,立下日後抗秦大業的基礎。這裡的原文「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後來演變成「先發制人」這句成語,比喻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機,才能制伏對方。
|
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拜下風」的「下風」就是「下風處」,和「上風」相對稱。上風指的是風吹過來時,站在風頭,而下風的位置相對應就在風尾了。在《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了一段故事。原來在僖公十三年的時候,晉國鬧災荒,國內缺糧,便派使臣到秦國買糧。秦穆公和大臣商量後,答應了晉國的要求,並且將粟米運到晉國。到了次年冬天,秦國也發生饑荒,派人到晉國請求購買糧食,但晉惠公不給,秦穆公見晉惠公如此忘恩負義,便親自率領大軍討伐,結果三敗晉軍,俘虜了晉惠公。晉國的大夫披頭散髮,拆下帳篷,追隨在惠公的後面。秦穆公看他們垂頭喪氣,十分憂愁的樣子,就派人告知他們說:「大家為什麼那麼悲傷呢?我秦穆公跟隨你們君王惠公往西走,只是實踐你們晉國...
|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綜合禪宗史傳,亦為後世諸燈史之所據。本集以史實立傳,編錄諸位禪師的機緣法語,是古代佛門公案之集成,並收錄偈、頌、歌、行等禪文學,以及朝鮮禪宗的史料。北宋以來,本書亡佚,現存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無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慮。一個人的內心在未開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滿了衝突和比較,就像兩頭牛在...
|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流芳後世注音︰ㄌ|ㄡˊ ㄈㄤ ㄏㄡˋ ㄕˋ漢語拼音︰liú fāng hòu shì釋義︰即「流芳百世」。見「流芳百世」條。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02.《北堂書鈔.卷二五.后妃部三.明賢》引《魏書》:「並以賢明,流芳後世。」 參考詞語︰流芳萬古注音︰ㄌ|ㄡˊ ㄈㄤ ㄨㄢˋ ㄍㄨˇ漢語拼音︰liú fāng wàn gǔ釋義︰即「流芳百世」。見「流芳百世」條。
01.北齊.無名氏〈鄉老舉孝義雋脩羅碑〉:「鐫石壹朝,千代美哉。流芳萬古,跡絕當今。」 參考詞語︰百世流芳注音︰ㄅㄞˇ ㄕˋ ㄌ|ㄡˊ ㄈㄤ漢語拼音︰bǎi s...
|
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亂。《左傳.襄公四年》:「經啟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晉.杜預.注:「擾,亂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並擾。」
|
褒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偏指不好的批評、指責。《紅樓夢》第一四回:「並不偷安推託,恐落人褒貶,因此日夜不暇,籌畫得十分的整肅。」
偏義複詞,專指不好的批評。《紅樓夢》第一四回:「並不偷安推託,恐落人褒貶,因此日夜不暇,籌畫得十分的整肅。」
|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五年的夏天,叔詣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游吉等在黃父會盟,商討安定王室的事情。趙鞅令諸侯的大夫們給周天子輸送糧食,準備好戍守的將士,並說:「明年將要送天子回王城。」子太叔游吉進見趙鞅,趙鞅問他揖讓進退的禮節。子太叔回答:「這是儀,不是禮。」趙鞅再問:「那什麼叫做禮呢?」子太叔回答說:「我曾聽先大夫子產說過:『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人民的行事依據。』天地的規範準則,人民就加以效法。」後來「天經地義」這句成語,就從《左傳》文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演變而出,指天地間原本如此而不容改變的道理。
|
兵荒馬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例]生長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中,能夠接受完整教育的人並不多。
|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
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品格和德行。《儒林外史》第九回:「一日,三公子向四公子道:『楊執中至今並不來謝,此人品行不同。』」《紅樓夢》第六五回:「尤二姐道:『我雖標致,卻無品行,看來到底是不標致的好。』」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