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5115 ms
共 1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為何,表示疑問。同「盍」。《莊子.養生主》:「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3.何不,表示疑問或反詰。同「盍」。《禮記.檀弓上》:「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
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承受。唐.劉長卿〈送嚴維赴河南充嚴中丞幕府〉詩:「何當舉嚴助,遍沐漢朝恩。」
|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乃先微感信曰:「僕嘗受相人之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貴而不可言。」信曰:「何謂也?」通因請間,曰:「天下初作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襲,飄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3《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朕既不明,變異數見,歲比不登,食廩空虛,百姓飢饉,流離道路,疾疫死者以萬數,人至相食,盜賊並興,群職曠廢,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
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書經.堯典》:「汝能庸命,巽朕位。」宋.陸游〈戰城南〉詩:「詔書許汝以不死,股栗何為汗如洗!」
|
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然、如果。如:「倘然」、「倘若」。《儒林外史》第三回:「何不把范進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線之明,也可憐他苦志。」
|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才被德宗召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動盪,哀憐百姓的疾苦。學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獨善其身,總想利用所學,對國家人民有所貢獻。如果陽城是個賢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時勢的困頓,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這句成語,指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
|
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握住。《詩經.鄭風.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摻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辭。」
|
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他都不怎麼禮遇。最後到了楚國,楚成王以酒宴盛情款待,並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麼回報您!」楚成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