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災地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間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古人認為這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魏書.卷三五.崔浩傳》:「比年以來,天災地變,都在秦涼。」也作「天災地孽」、「天災物怪」。
雷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於西元1986年所提出,在冷戰時期削弱蘇聯全球影響力的戰略。雷根認為基於美國國家安全,及世界和平需要,美國應該全力支持鐵幕國家中的各種武裝反抗力量,以減弱極權統治者的控制能力,稱為「雷根主義」。
日治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指臺灣被日本統治的年代。清末甲午戰敗,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割讓臺灣給日本,民國二十六(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至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臺灣乃告光復。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期間,因抗拒日本殖民,亦有將這段時期解讀為日本占據臺灣。參見「日據時代」條。
福利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主義的經濟不振問題,而是一種緩兵之計使得中下階層受到安撫,不至於因為過大的貧富差距而立即反撲資產和統治階級。三、 福利國家的兩種做法,一是由國家提供「需要被幫助的人」資源;二是由民間社會來提供這些資源,而此通常稱為「福利社會」。 批判福利國家政策遭到古典自由主義指干涉自由市場的運作。此一作法也遭到質疑不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國家支出大量資金,造成虧損,也讓有能力生產之國民,失去自行生產的動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福利國家英文關鍵字:Welfare State 參考文獻註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
梅曾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經世派遙相呼應但他以官僚鎮壓「悍民」與「督糧」方法不同為喻,說明「當時」是要桐城派更切實地維護封建統治,跟曾國藩後來提倡的「與世變相因」完全一致。嘉慶十八年(1813),一般以為「天下方盛,亂端未兆」,他便已作《民論》數百言,「窮極奸民之害,左道亂政之烈,而以漢之黃巾米賊為喻」。此後,他又寫了一些家傳、墓誌銘,表彰鎮壓白蓮教、天理教農民起義者的罪行。他也有些比較客觀的「因時」之作,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梅曾亮曾批評駢體文矯揉造作,如「俳優登場,非絲竹金鼓佐之,則手足無措。其周旋揖讓,非無可觀,然以之酬接,則非人情也。」,...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備有鐵劍、弓箭和戰車,並且在北方邊境建築防禦工事,抵擋周邊遊牧民族的入侵。自西元前481年起,周朝統治的中國,陷入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戰國時期,諸侯各自稱王稱霸,戰爭持續不斷。在此時期,至聖先師孔子率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到處鼓吹中庸之道,希望各國君主能彼此克制行動,和平共處。孔子認為,君主不但需要維持君臣的和平共處,並且要尊敬祖先、敬奉神明及擁有良好的德行,作為人民的表率。孔子的理念不僅受到當時君主的推崇,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諸子百家除了孔子的儒家之外,也出現了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張膽明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8∼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無道:不行正道。 (3)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就用來泛稱國家。 (4) 罷:音ㄆ|ˊ,通「疲」,勞乏、困倦。〔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
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弋者何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射手對高飛的鳥束手無策。比喻隱逸的賢者不自罹禍亂,統治者無可如何。唐.張九齡〈感遇〉詩一二首之四:「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也作「弋者何篡」、「弋人何篡」。
畢精竭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