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亮、照亮。《楚辭.宋玉.九辯》:「彼日月之照兮,尚黯黮而有瑕。」《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助宣重光,以照天下。」
2.光線,亮度。如:「這個房間的照不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賢能英的君王。《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舍罪責功者,君之舉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加不能治,則為臣以佐之。」
2.漢元帝宮人王嬙。參見「王嬙」條。《文選.石崇.王君詞序》:「王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觸文帝(司馬昭)諱,改焉。」《文選.潘岳.笙賦》:「子喬輕舉、君懷歸。」
欺暗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假話欺騙對方。《西遊記》第一一回:「自出了森羅殿,見那陰司裡,不忠不孝,非禮非義,作踐五穀,欺暗騙,大斗小秤,姦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燒舂剉之苦,煎熬弔剝之刑,有千千萬萬,看之不足。」
揚仄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仄陋,地位微賤而才德兼備的賢人。「揚仄陋」語本《書經.堯典》:「,揚側陋。」指發掘並重用地位寒微的賢才。《晉書.卷七四.列傳.桓彝》:「故宜揚仄陋,登庸賢雋,使版築有沖天之舉,渭濱無垂竿之逸。」
之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幽之故一辭,原出自〔易.繫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之故。」幽是晦暗,亮,幽和遞轉,由幽生,幽後有。由自然界晝夜循環之象,可以推知人世間幽相繼之理。宋儒張載則將「幽」引申,用以替代「有形與無形」,〔張子全書.正蒙.太和篇〕:「氣聚則離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不得施而無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無。故聖人仰觀俯察,但云知幽之故,不云知有無之故。」按句中「離」為卦名,〔易經.說卦〕謂:「離為火,為日,為目。」朱子釋為目,即眼睛能見之意。在張載思想裡,氣充塞於寰宇之間,人與萬物皆為氣所構成,氣聚則有形,氣散則無形,氣之聚散如同冰之...
薏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馬援自交趾軍還,載薏苡於後車,譖者以為所載皆珠而上書誣陷。見《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後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清.朱彞尊〈酬洪昇〉詩:「梧桐夜雨詞淒絕,薏苡珠謗偶然。」也作「薏苡之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失。《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則哭之。』」
代程朱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程朱學派初期為顯學,中葉後漸為陸王學派所掩蓋。理學興起於北宋,至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惟程、朱理學直到朱熹去世之後始開禁,至元代將程、朱之經傳、集注列為科舉之程式,乃成官學,而居於獨尊的地位,則是朝建立以後的發展。
  初,劉基、宋濂等崇尚程、朱之學,以孔、孟之書為經典,以程、朱注解為圭臬。永樂年間,以程、朱為標準 ,彙輯經傳、集注編成〔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等書,詔頒學宮,統一思想,程、朱理學乃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初學者,如劉基、宋濂、曹端、薛瑄、吳與弼等皆朱子門人之支流餘裔,承接朱子格物致知工夫,為學著重「多學而識」,寓約禮於博文。師承有自...
之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子全書‧正蒙‧誠篇〕中說:「誠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張載將「知」分為二類:一是感性之知,即聞見之知,是後天獲得的;一是理性之知,即誠之知,是先天具有的。二者層次不同,他說:「充其德性,則為上智;安於見聞,則為下愚。」張載所重視的「知」是誠之知,而非聞見之知。但他也承認聞見之知,有驗證的功能,有時也是需要的。他說:「聞見不足以盡物,然又需要他,耳目不得,則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內外之道,若不聞不見又何驗?」(〔語錄抄〕)
  誠之知乃天德良知,是與生俱來的,非經驗的,故不可能經由聞見之知而產生。張載說:「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於見聞。...
伙畫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認了。強盜按指印畫押,即認了。如:「這個買賣我也不抱希望了,我是伙畫供──認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