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樹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束形成層外側的組織,包含韌皮部、皮層、木栓形成層及木栓合稱為樹皮。(註1) 樹皮與周皮樹皮與周皮是不一樣的。樹皮包含硬樹皮和軟樹皮兩個部分,通常只我們砍樹時從樹幹上剝下來的皮,包含韌皮層、皮層、周皮以及周皮外方破毀的一些組織。周皮是一種複合組織,它由木栓層、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組成。(註2) 年輪溫帶地區的木本植物,木質部的橫切面上通常有很多童心的圓環,一般每年一輪,叫做年輪。在一年四季溫度、水分差別不大的地區,年輪不明顯。有些植物會受氣候不正常、病蟲害干擾的影響,一年以內形成幾個圓環,這樣的環紋就是假年輪。(註2) 針...
|
同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判定對方的一定是錯;嘗試反覆地思考,認真從其他角度去看,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便會發現自己原本的定奪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事情發生在 "我" 身上(主觀)跟發生在 "你" / "他" / "她" / "它" 身上(客觀),分別可非常大。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總有他的原委。有時候可能衡量過對 人/事 的影響,儘量 接受/諒解 別人的處事方式、作風和行動之後,調節一下自我的反應,便是 "同理" 的表現。就算因此而改變原本的做法或甚打消初衷, 並不代表被同化,而是體諒和尊重。
|
不見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一定。《水滸傳》第四五回:「原來這婆娘倒不是個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裡,敢替楊雄做個出場,也不見得。」《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來也平淡無奇,瑣碎得緊,不見得有甚麼驚動人的去處。」
|
人多嘴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數多而主張不一致,各有各的說法。《程乙本紅樓夢》第五七回:「他們這裡人多嘴雜,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也作「人多口雜」。
|
激勵保健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間接的關係,因此又稱為外在因素。較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因素的存在或者積極性,將導致不滿足的消失,但卻不一定會產生滿足的效果,相對的,如果保健因素為不存在或者屬於消極性,則會引起員工們不滿足的感覺甚至是引起反彈。 激勵保健學派與傳統觀點綜合上述後,可知此學派的關鍵因素為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因此又被稱為雙因子工作滿意論,或者為兩因素工作滿足論,而透過上述的簡介,也可看出此學派與傳統認知上的滿足與不滿足其實有落差。傳統觀點中,會認為滿足與不滿足為一個連續體,也就是影響的因素其實為相同的,而由因素的強弱來操控其滿足的程度。但賀茲...
|
倚馬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
鄒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的男子登上「庫巴」蹲坐在長老前,接受教訓和勉勵。長老要讓青少年了解,權利和義務已經和無知的孩童時期不一樣了,訓誡他們自此有了必須保護部落的責任,邊訓話邊跺腳,隨即拿出準備好的藤條鞭打,給予實際之教訓,代表青年男兼具堅忍與勇敢上進的精神。(註二P.7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鄒族Keyword:Tsou 參考資料鈴木 植(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第一版)。台北市:原民文化。(註一)亞磊絲‧泰吉華坦、達西屋拉彎‧畢馬、田哲益(2006)。認識台灣原住民(初版)。台北市:原產會。(註二)田哲益(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
|
太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設立在京城,用以培養人才、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西周時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為西漢設太學之始。之後歷代名稱不一,制度亦有變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養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師太學讀書。」
|
卓文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可算是奇女子,她富於浪漫色彩、敢於追求愛情,但又能理智的化解婚姻危機,充滿感性又不失聰慧,這就是不一樣的卓文君! 參考資料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11/n1518005.htm維基百科
|
眾心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志成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