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26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漢代御史大夫的屬官,掌蘭臺圖籍祕書,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東漢以降,御史大夫轉為大司空,以中丞為御史臺的長官。明初設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職位相當於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出任撫,清代各省撫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撫也稱為「中丞」。
無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翼而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翼而飛」原作「無翼而飛」。據《管子.戒》記載,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有年春天打算去東海邊出遊,再轉往南邊。消息傳出後,有人便說:「桓公這次出遊,有如古代賢王出。」桓公聽了十分不解,便請教大臣管仲這話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古代賢王春天出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桓公聽了一直點頭稱是。管仲又勸諫桓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後來「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消息、言論等...
清風兩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河南官吏在回京城議事時,都會順便帶點絹帕、磨菇之類的地方特產,當作交際應酬的禮品。可是于謙在當河南撫時,每次回京城議事都不曾帶任何珍貴的物品去饋贈權貴,藉以拉攏關係,還寫下一首〈入京〉詩說道:「那些地方特產本是供人民享用,只因官員強行搜括反使人們遭殃。回京時,我是什麼也沒帶,只有『清風兩袖』去朝見天子,免得老百姓來道短說長。」後來「兩袖清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作官廉潔,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板蕩識忠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蕩,都是《詩.大雅》中譏刺周厲王無道而導致國家動亂、社會動亂的詩篇。借指亂世。「板蕩識忠臣」意謂在亂世中才能識得真正忠心的臣子。如:「在安史之亂中,張、許遠仍堅守不屈,所謂『板蕩識忠臣』的道理,於此可見。」《說岳全傳》第三八回:「鑾輿萬里困胡塵,勇士勤王不顧身。自古疾風知勁草,由來板蕩識忠臣。」
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竹子或木頭製成的響器,敲擊時發出聲響,用來召集群眾、報警或夜打更。《水滸傳》第二回:「找莊上打起梆子,你眾人可各執鎗棒,前來救應。」《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
劉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中國文明的精神》(三十集)1992年《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麗水精舍》1995年畫冊及錄影《歐洲藝術禮 (系列)》1977年《芍藥畫譜》1980年《The Real Tranquility》1981年《春之頌》1982年《真正的寧靜》《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劉墉畫集》1989年《劉墉畫卡》有聲書《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個叛逆的年代》《在生命中追尋的愛》譯作《死後的世界》《顫抖的大地》勵志散文《螢窗小語》1973年《螢窗小語②》1974年《螢窗小語③》197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稻穀的鐮刀。《說文解字.金部》:「銍,穫禾短鎌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予之西,必躬載銍。」
緝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搜查捉拿。《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馭衙役》:「緝拿逃盜,察奸宄。」
掩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經過情形。《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別後事情,及下汴尋生,盤纏盡了,失身為娼始末根緣,說了一遍。」《儒林外史》第五○回:「這縣尊是浙江人,見是本省撫親提的人犯,所以帶人親自拿去的。其實犯事的始末,連縣尊也不明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