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槁木寒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
九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指輪迴眾生所處的九種境界。唐.王勃〈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覺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證悟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2)佛法。隋.盧思道〈遼陽山寺願文〉:「投心覺海,束意玄門。」
歸全反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復到完滿、本原的境界。唐.白居易〈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屈伸寵辱,委順而已,未嘗一日戚戚其心,至於歸全反真,故子所謂達人之徒歟?信矣!」
美夢難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理想的境界難以達成。如:「這次機會沒把握住,他原本的計畫,恐怕是美夢難圓了。」
成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修行者證得圓滿覺悟的境界。《阿育王傳》卷五:「魔言:『以何因緣,我從忍辱仙人已來乃至成佛,所作惱亂,恆見慈愍而不加害?』」
阿那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果位之一。為聲聞乘的第三果。證此果位的人將不再回來,而升到天界,並在天界證涅槃。阿那含可分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阿那含向是已證二果,正趨向阿那含果的境界。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也作「不來」、「不還」。
體恤入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會、思量所達到的細微程度,卻也是其他人無法表現的。在這裡趙翼就用了「體貼入微」來形容這種藝術創作的境界。後來「體貼入微」常被引用來形容對人的關懷與照顧,十分細緻周到。
心正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禪定境界的心。唐.李頎〈題璿公山池〉詩:「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紅樓夢》第九一回:「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