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6.56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興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禍起蕭牆」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
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牛用的大刀。語出《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贈蕭少府〉詩:「鴻漸昇儀羽,牛刀列下班。」
故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居。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臺南四里許,則孔廟,即夫子之故宅也。」
非異人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成公臥病,鄭國大夫子駟請求與晉國和好,鄭成公因楚王曾因他的緣故,眼睛受了箭傷,而不願背棄楚國而與晉國交好。典出《左傳.襄公二年》。後以非異人任稱某事件應由自己負責。
方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先王聖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溢於格言。」也作「方策」。
包藏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包藏禍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昭公元年》載,春秋時期,鄭國是個小國,想和大國楚國保持良好關係,於是鄭國大夫公孫段便將女兒許配給楚國公子圍。但楚國其實想利用這個機會進入鄭國首都,把鄭國滅掉,所以當天公子圍率領一大隊楚國士兵前往。鄭國大夫子產覺得情況不對,便派子羽前去阻止楚國進城,子羽說:「我們的城池太小了,容不下那麼多人,就在城外舉行婚禮吧!」但楚人以為如此不合禮法,堅持要進城。子羽只好直接了當地說:「我們國家狹小並不是罪過,但若依賴大國而一點防範之心都沒有,那就是罪過了。我們本來希望聯姻後,可以靠大國的力量安定自己,你們恐怕只是包藏禍心,前來算計我們吧!」楚人知道他們的...
介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尊稱他人的弟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三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種官的合稱:(1)司徒、司馬、司空的總稱。《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勛。」《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2)漢代均輸、鍾官、辨銅令的合稱。《史記.卷三○.平準書》裴駰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屬官有上林均輸、鍾官、辨銅令。』然則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北方之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路向孔子問強。孔夫子答稱南方之人性柔弱寬厚,不報無道,是南方之強;北方之人則性剛勁,以力服人,為北方之強。見《禮記.中庸》。後多以北方之強喻剛勁。
中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分、均分。《莊子.德充符》:「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