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世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解釋眾生為何有形象、生活環境之種種差別的學說。謂由於過去世的行為,決定現在的狀況,而現在世的行為決定了未來世的處境。現在的果報,是過去因所造成,而現在所作的一切,又成為未來果報的因。如此不斷的行為造作,構成眾生輪迴的現象。《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六:「三世因果名為處,我第自性為非處。」《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一:「三世因果,輪轉不息。」
享樂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物質享受為人生目的的學說
超人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哲學家尼采所創的學說。主張極度發展自我而征服一切,認為人類的目的在自躋於超乎自身的更高生命。這種崇拜強力的思想,一直為法西斯主義者所利用。
有神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神為客觀存在的學說
筦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學者輯錄管子學說而成。參見「管子」條。
俱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全名為《阿毗達磨俱舍論》。世親著。漢譯本有南朝陳真諦翻的《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唐代玄奘譯的《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俱舍論》是世親在有部學說的基礎,吸收經量部、大眾部等思想而完成的。本書雖屬部派佛教的著作,但對大乘佛教影響極大。流行於印度、西藏及中國陳、唐之世,且東傳日本。
情猨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民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五年於東京創刊,為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孫中山先生親撰發刊詞,並首倡三民主義學說
朱子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朱熹將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等人的學說,融會貫通,成為一派的儒學。其學說以理氣二元論為主題。
井井有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井有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倡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