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87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唯我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思想。主張認識為人心中主觀的作用,一切外界事物皆不能離開我之意識而存在。是一種極端的唯心論。後亦發展為以自愛自利為行為準則的倫理學說
因陋就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並加以分類,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戮力壹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集翠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腋成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
姚江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王守仁所創的學派。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餘姚人,故其學說稱為「姚江學派」。也稱為「陽明學派」。
墨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末年墨翟所創立的學派,為九流十家之一。學說以兼愛和非攻為中心。政治方面,主張為政者要崇儉、尚賢。禮俗方面,主張信鬼、節用、薄葬,反對奢侈浪費。又以天意作為他思想體系的本源。墨家不同於其他學派的是,它有嚴格的組織和紀律。墨家發展到戰國中、末葉時,逐漸衰微而分裂。
罪不容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孔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孔子的學說。《舊唐書.卷一四九.列傳》:「褒貶以言,孔道是模。誅亂以筆,亦有董狐。」唐.韓愈〈進學解〉:「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
莊存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漢宋二學的精神於一身。=評價=莊存與生前深自韜晦其學,教授的門生僅孔廣森、邵晉涵及子孫數人。不過其學說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其一在學術上,其二在政治上。=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十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21414893.html
邪說異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於正統思想的學說、主張。如:「世亂則邪說異端橫行。」也作「異端邪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