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9.8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典,如《楞伽經》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一視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視同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文學家韓愈崇尚儒家「仁愛」學說,他在〈原人〉一文裡論述到世間分天、地、人三個部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草木山川,人間有夷狄禽獸。天為日月星辰的主人,地為草木山川的主人,而人則為夷狄禽獸的主人。人既為夷狄禽獸之主,就必須廣施仁道,不分種類、不分遠近,才不失為夷狄禽獸之主。所以聖人看待夷狄禽獸都是同等的,一樣施與仁愛。「一視同仁」就是從文中「聖人一視而同仁」一句摘錄而成的成語,後用於指平等待人,不分親疏厚薄。
摩訶止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十卷。隋智顗講述,弟子灌頂筆錄。闡述天台止觀的學說,發揮一念三千的禪法。為天台宗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游思妄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胡思亂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胡思亂想」就是胡亂思想,指不切實際地妄想。此語在《朱子語類》多見。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在《朱子語類.卷一二.學六.持守》中,他主張研究學問前要先收斂心神,使心力集中。如果將心力歸總匯聚到義理上,專心一志,就不會「胡思亂想」,時間一久,自然會降低對物質的欲望,將心力著重在義理上。另外在《朱子語類.卷一一三.朱子十.訓門人一》中也用到「胡思亂想」。此段記載了朱熹回答陳淳(安卿):「所謂操存,只是教你如何匯聚心力,不胡思亂想,並不是教你在心裡固執著某種東西。」這兩處的「胡思亂想」都是指不切實際地妄想。
形名參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名,形體名稱。參同,參驗查證。形名參同本為法家學說,後比喻名稱和事實相符。
老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簡稱老子和莊子及其流派的學說。《晉書.卷五.孝愍帝紀》:「學者以老莊為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虛蕩為辨而賤名檢。」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時復託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
意回心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
顛撲不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湖畔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初,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柯勒立基等人,因崇仰盧梭的自然學說,結伴居於英國北部的甘巴蘭湖畔,藉山水自然的美景,抒發其清新的思想,自成一派,故被稱為「湖畔詩人」。
新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清末西學。包括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