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部派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迦牟尼佛涅槃百年後,佛教僧團明顯的出現分裂,直到大乘佛法流行前後為止,約五百年間,稱為「部派佛教」。這段時期,佛教僧團分化成十八部(或更多),各部派間所遵行的戒律不同,學說互異。但早期的佛經都在這時完成結集。有的學者比較謹慎的將釋尊以來,到部派時期佛教稱為「早期佛教」。
自立一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創立的一套學說。《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朱文公解經,自立一說,也是要後人與諸儒參看。」
孔孟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研究孔孟學說為主的學術團體。成立於民國四十九年,出版刊物有孔孟學報、孔孟月刊。
心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世世代代相傳的學說或學問。如朱熹的十六字心傳。
陽明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王守仁所創的學派。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餘姚人,故其學說也稱為「姚江學派」。
功利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倫理學說。主張行為的善惡以是否能獲得功利或幸福為判斷的標準。
今古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經學的兩大學派。秦朝時,始皇焚書,使許多經書亡佚。西漢初年,官方乃請遺老、長者口授經書,而以當時所使用的隸書記錄成書,稱為「今文」。後魯恭王壞孔子宅,於壁中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皆以古籀文書寫,稱為「古文」。又河間獻王亦稱其得古文經傳。當時經師多不信古文。東漢末,服虔、馬融、鄭玄皆尊習古文,古文經學遂昌盛。今所傳十三經注疏,多取古文學派之說;西漢今文學說,僅存《公羊傳》的何休注。
主知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倫理學上的學說。主張完全真確的認識為道德生活唯一的標準,如蘇格拉底、斯賓挪沙均主張此說。
2.美學上的學說。主張美的價值決定於藝術品的內容,亞理斯多德即主張此說。
大陸板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塊構造學說中,指佔據大陸板塊地區板塊。
餘姚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王守仁主張的學說。以致良知為主,提倡知行合一。因王守仁為浙江省餘姚縣人,故稱為「餘姚之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