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儒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儒家的學說教人。《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朱家傳》:「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
2.儒家,或儒家的學說教義。《晉書.卷一.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攧撲不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
回心改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
進化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物競天擇的理論說明萬物進化途徑、原因的學說。由英國達爾文創立。
法相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後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山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中國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家派傳承知禮的學說,認為金光明玄義廣本是智顗真作。主張修觀,唯觀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內,故稱為「山家」。並由日僧最澄傳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三:「延慶座主出山家教義凡三十條,褰絳幃問諸子。」
新民叢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改革派的重要刊物。西元一九○二年,由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刊。初期以介紹西方政治學說為主,宣導變法維新,抨擊守舊頑固派;一九○三年起則堅持立憲保皇,反對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與民報的言論對壘。
達爾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主張有關生物演化過程的學說。參見「達爾文學說」條。
陽儒陰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上講儒家學說,背地裡卻宣揚佛教思想。
無政府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政治學說,主張廢除國家、政府及一切永久性的權威體制,代之以個人、團體、宗教,以及民族之間完全自律協調的合作,以建設平等與公正的社會。也譯作「安那其主義」。無政府主義的主要倡議者包括法國政治家普魯東(Pierre Joseph Proudhon,西元1809~1865)與俄羅斯革命思想家巴枯寧(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西元1814~1876)。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